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一項針對烏克蘭的新軍援計劃,美方將通過軍售方式向歐洲盟國供應防空武器系統,由歐洲轉交烏克蘭使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將提供包括“愛國者”在內的先進防空系統。但也遭到一些前軍事情報人員和俄羅斯專家的強烈質疑。
“愛國者”-3防空導彈彈頭
前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前聯合國武器核查員斯科特·里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表示,這種軍事援助“毫無意義”。在他看來,這類援助不僅無法扭轉烏克蘭的戰局,反而將導致更多人員傷亡。他警告說,這些系統的部署頂多能將戰爭延長幾周,卻會造成“數千名烏克蘭人和數百名俄羅斯人死亡”,是一種“沒有戰略價值的政治姿態”。
而俄羅斯《國防》雜志主編伊戈爾·科羅特琴科也表達了對該計劃的懷疑。他指出,特朗普提到的“17套愛國者系統”實際上難以湊齊。他估算,目前整個北約最多只能擠出4至7套系統,即便轉交給烏克蘭,歐洲國家也無法迅速補足本國空缺。更何況烏克蘭是否具備足夠訓練有素的操作人員,也是一個巨大問題。
“愛國者”導彈系統成本高昂,單枚攔截導彈售價約400萬美元,且制造周期長達兩年。科羅特琴科進一步指出,該系統至今未能成功攔截俄軍的“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或“榛樹”巡航導彈,實際戰場表現難以令人信服。他認為,在面對俄軍飽和式聯合打擊的情況下,“愛國者”很可能迅速被擊穿,無法形成有效防線。
即使是美國的中東盟友巴林也對參與援助烏克蘭持保留態度。7月16日巴林王儲兼首相薩勒曼·本·哈馬德·阿勒哈利法在白宮與特朗普見面時表示,巴林目前沒有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系統的打算,理由是該國仍需保留足夠的防空力量保障自身安全。
從整體來看,美國此次推動援烏防空系統的行動,既帶有濃厚的政治象征性,也面臨諸多現實困難。從武器調配、作戰能力、供應鏈到實際防御成效,每一環節都隱藏重重挑戰。在前線局勢仍不明朗、和平談判無望的背景下,類似援助能否真正改變局勢,仍值得深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