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一天,時任總參謀長的楊得志,特意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到一位開國上將家中,為對方祝壽。
剛一見面,他便恭敬地稱呼對方道:老首長!
但對方卻似乎有些受寵若驚,連忙表示,自己如今已經退居二線,當不起這一聲稱呼。
但楊將軍卻不以為意,堅定地表示,不管怎么樣,他永遠都是自己的老首長……
意志堅定的革命戰士
此人就是李聚奎將軍,他與楊得志的交情早在革命時期便已經非常深厚了。
他是湖南安化人,小時候家窮,他只讀了幾年私塾便輟學了。為了貼補家用,他從小便開始做苦工,干農活,但不管他如何努力,總是免不了被上層階級壓榨。
后來為了改變命運,他便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并隨部參加了北伐戰爭。這樣說來,他的革命資歷確實要比楊得志將軍更深一些。
此時楊將軍還只是煤礦的一名工人,受革命啟發的時間比較晚。
大革命失敗后,李聚奎看透了國民黨的真面目,毅然選擇站到我黨這邊。不久,他便跟隨彭老總發動了平江起義。
在第一次黨小組會議上,他堅定地表示,這輩子就跟黨跟定了,以后黨讓他干什么他絕無二話。
就這樣,他開始一次次在戰場上英勇獻身,從攻打文家市、進攻長沙,再到襲擊演陂橋,他始終是部隊的主力力量,一次次在最前方沖鋒陷陣。
隨著軍功的不斷積累,他在軍中的威望也日益升高,逐漸晉升為了紅五軍的一名營長。
后來,在敵人的不斷圍攻下,他又跟隨彭老總一路轉戰到了井岡山,與毛主席領導的部隊完成會師。
也是在這里,他與楊得志將軍相識了。
楊將軍是跟隨湘江起義隊伍上井岡山的,不過彼時他的職務只是排長,遠不如李聚奎將軍。
起初,兩人并不在同一部隊,直到1934年初,李聚奎擔任了紅一師師長,楊得志則成為了他麾下的第一團團長。
兩人正式開啟了并肩作戰的旅程。
戰火中的情誼
李將軍剛到任沒多久,老蔣便向我軍發動了第五次大規模圍攻。在危急之中,紅一師臨危受命,前往福建西北的三甲嶂阻擊敵軍。
李聚奎收到命令后,便立馬帶著紅一師冒雨疾行,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了指定地點,并搶在敵人前面攻占了三甲嶂。
與此同時,敵人也已經抵達了山下。李聚奎命令楊得志帶領第一團趕赴陣地前沿,率先與敵人進行抗擊。
沒想到,由于地上滿是泥濘,楊得志還未來得及構建工事,敵人便借著飛機大炮的威力,對著我軍陣地狂轟濫炸。
眼看敵軍步步逼近,李聚奎心急如焚,他當即派人給楊得志傳令,要他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守住陣地!
楊得志收到命令后并未慌張,反而愈發沉著冷靜下來。他開始有條不紊地指揮部隊,一邊抓緊時間構筑工事,一邊奮力抵抗敵軍。
最終,在戰士們強有力的打擊下,敵軍的進攻被一次次擊退。經過一個晝夜的苦戰后,我軍成功守住了陣地,并成功等到了紅一軍團主力的到來。
敵軍見狀,也終于放棄了進攻,連忙調轉方向逃走了。
這場戰斗打得驚心動魄,誰也沒想到,紅一師竟然能以一個團的兵力,拖住了敵人三個師的進攻。
戰斗結束后,李聚奎便向總部報告了楊得志將軍的出色表現,總部也因此授予了楊將軍三等紅星勛章。
經此一戰后,也讓兩人的關系迅速拉近了。此后,李聚奎便一直視對方為左膀右臂,不斷對他委以重任。
長征開始后,紅一師也始終擔任著急先鋒的角色。李聚奎與楊得志默契配合,遇山開山、遇水搭橋,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打出了一個個漂亮仗。
1935年,部隊離開金沙江后,又被大渡河擋住了去路。彼時,我軍身后有薛岳的數十萬重兵追擊,對岸又有敵軍的重火力阻擊。
那么如何迅速通過大渡河這個重任,便又落在了紅一師的肩上。
李聚奎收到任務后便立即忙活起來。他明白當務之急是要找船,但彼時附近的渡船工具都已經被敵人銷毀了,他只能另想他法。
于是他先是帶人攻下了安順場渡口,終于找到了一艘國軍用來往返的船。
但這一艘船對于上萬將士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他隨即又嘗試了搭建浮橋的方法。
然而由于水流太過湍急,浮橋始終建不成。眼見時間越來越緊迫,他便決定嘗試最后一個方法:命人率先過河,搶占對岸,策應大部隊行動。
而后,他便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楊得志,再次對他下了死令。
楊將軍也萬分鄭重地接過了任務,之后他便親自到一營,挑選了十七名作戰勇敢、身形矯健的勇士,組成突擊隊。
等突擊隊行動后,他又將炮兵營集中在了岸邊,隨時掩護他們行動。
果不其然,當船只抵達河中央時,對岸便射來一陣密集的彈炮。楊得志見狀當即下令:給我狠狠還擊!
就這樣,在我軍神槍手的拼命反擊下,敵人的火力被成功壓制,突擊隊在江面上經過幾番波折后,也順利抵達對岸,并立即向守敵發起進攻。
趁著雙方混戰時,船工也立即返回,將岸邊的紅軍戰士一波又一波地運送到對岸。
終于,在戰士們的不斷增援下,敵人被全部殲滅,我軍也順利地占領了兩岸。
不久,紅一師便靠著這唯一的一艘船,渡河成功。
隨后,部隊又按照中央的指示,開始北上疾行,一舉攻占了瀘定橋,助力大部隊渡過了大渡河這道難關。
戰斗結束后,毛主席與朱老總紛紛對楊得志發來表彰,但楊將軍卻謙虛地說,這都是李師長指揮得好!
此后,兩位將軍便繼續并肩作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軍事奇跡。
一生的友情
到了抗戰年代,兩人便被分到了不同的崗位上。楊得志長年在軍隊作戰,而李聚奎則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參謀長的工作。
久而久之,楊將軍的軍功越來越多,在軍中的威望也越來越高。這也是為什么他能在建國之后,與老首長同樣被授予上將軍銜了。
不過即使楊將軍的職務比老首長高了,但他依舊對對方保持著無比尊敬的態度。
到了1986年,楊得志將軍已經是總參謀長了,每天日理萬機。但到了李聚奎82歲大壽這天,他依舊在百忙之中抽出身來,親自登門,向老首長祝壽。
但彼時李將軍已經退居二線許久了,面對楊將軍一聲聲親切的“老首長”,他百般推辭。
但楊將軍卻不以為意,依舊恭敬地說道:不管過多長時間,不管職位高低,您永遠都是我的老首長!
聽了這話,李將軍也不禁紅了眼眶。
此后,兩位老將軍也一直保持著聯系,時不時地便互相通電,問候對方的身體。
到了1991年,紅軍老戰友們聚會,得知李聚奎要過來,已經高齡的楊將軍不顧病弱的身體,堅持到門口迎接。
不得不說,兩人跨越將近一個世紀的友誼,實在令人動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