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贈予我的
文/信鴿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老人與海》中的話總會撫慰我受傷的心靈,心里默念,把這碗心靈雞湯喝下去,調整心態,又輕裝上陣。
每當心累了,壓力大了,我就會想到讀書,與書中的人物對話,與書中的人物連接,讓浮躁的心慢慢沉靜下來。更喜歡讀人物傳記,看別人的人生怎么過,怎么活,經歷了怎么樣的風雨磨難依然屹立不倒。
當大文豪蘇東坡被貶黃州時,他沒有選擇沉淪,沒有一蹶不振,他選擇積極生活,用各種美食充盈生活,抵消了種種不愉快的心情,他的這種豁達讓我深受觸動。
喜歡讀書,自然就會愛屋及烏。與讀書相關的活動,我都會搶著參加,不是因為愛湊熱鬧,是真的喜歡。
前不久,我參加了陸海講讀堂的閱讀活動,第一次走進重慶人民大禮堂,聆聽了李敬澤老師的講課,他深入淺出地剖析了AI時代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當AI時代來臨,我們更要愛上閱讀,跑贏AI。
除了李敬澤老師,還有陳行甲老師的閱讀講座《每個普通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他談到,閱讀帶他去見識了山那邊的海,我們不該忘記自己走過的路,同情過的人。
朋友常說:“多出去走走,增加見識。”可現實總是忙忙碌碌,時而迷茫、時而清醒。面對工作、家庭、孩子……哪里有時間遠行?于是乎,讀書,成了我探索世界的窗口。
一旦有空閑時間,我會沏一壺茶,輕輕翻開書籍,走進書中的世界,詩與遠方慢慢靠近。翻開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一書,仿佛置身于疆北的廣袤大地,告訴自己:新疆,我來了;讀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感受沙漠中大地的孤獨,大聲呼喊:一個人的村莊,我也是主角。
讀到美食類的書籍更是讓我大飽眼福,湘菜、川菜、魯菜、粵菜……八大菜系,了如指掌,只差親自操刀試廚了,陜西肉夾饃、北京烤鴨、湖南臭豆腐……地方美食有滋有味,真想走出去嘗一口呀。
讀書后,看過的景點、閱過的美食留存在腦子里,有機會親臨其境時,仿佛是與老友重逢,“哇,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形象果然逼真;咦,北京豆汁真的有一股酸味,怪怪的,吃不慣。”
正因為我喜歡看地理和美食書,雖未親臨遠方,卻比去過的人還要熟悉。每次家人出行或朋友外出時,我自然成了導游,推薦的美食總能讓他們滿意。這種“幸福的負擔”,其實都源于書中的知識。
不僅如此,讀書還讓我成為了女兒的榜樣。一次,我在書房看著喜歡的雜志,一邊勾畫一邊備注。剛上一年級的女兒湊過來問我:“媽媽,你在干什么?為什么要勾畫?”“遇見精彩的句子就勾畫,有感受的就在旁邊備注。”“原來是這樣。”不一會兒,女兒就在一旁看書去了,還像模像樣地勾畫著。雖然我不是老師,但我是女兒的老師。看到女兒自覺地閱讀,那種喜悅的心情難以言表。為人父母,要用實際行動去感染孩子,這樣的榜樣才有說服力。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下,女兒對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了。一年級結束后,女兒被評為“閱讀大王”,我的寫作功夫也精進不少。
讀書,讓我在忙碌中找到寧靜,在平凡中發現美好,在家庭中傳遞力量。我想,讀書贈予我的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很多,值得一生伴隨。
作者簡介:王信鴿,重慶市南川區作家協會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