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籍原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 一審判決下發。
據《財新》、《民航臥談會》等多個公眾號消息,原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已正式判刑。根據一審判決,陳峰被判有期徒刑12年,合并執行至2033年底,并處罰金2.21億元、沒收個人財產4000萬元。其三項罪名及對應刑期分別為: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4年、職務侵占罪7年、騙取貸款罪4年。若不上訴且無減刑,陳峰出獄時將滿80歲。
除陳峰外,海航集團原監事長孫明宇、海航控股原董事長包啟發等人亦被納入同一判決序列。時間上,陳峰于2021年9月被實施強制措施;孫、包二人則于2022年3月在海航大廈被警方帶走,當日即被采取強制措施。
圖片來源:《 財新 》
圖片來源:《民航臥談會》
▍創業
陳峰出生于1953年6月,山西霍州人,是海航集團的主要創始人。他畢業于德國漢莎航空運輸管理學院,并獲得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曾任職于中國民航局與國家空中交通管理局,是中國民航業改革最早一批“下海”官員之一。
1989年,海南省籌辦地方航空公司,省政府劃撥1000萬元啟動資金,陳峰受命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并抓住股份制試點窗口,通過定向募集籌資2.5億元,完成民航業首次規范化股改。
資金瓶頸下,陳峰與搭檔王健多次造訪華爾街,1995年引入索羅斯量子基金2500萬美元,使海航成為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航空公司。1993年5月2日,海航首架波音737執飛海口—北京航線,首航當日陳峰親自在客艙端茶送水,宣告這家海島航司正式啟航。
隨后海航以“飛機抵押—貸款—再買飛機”的杠桿循環迅速擴大機隊規模,并在1999年借海口大英山機場搬遷之機,鎖定3000畝核心地塊,以此為基礎切入地產、機場、酒店、物流、金融等多條賽道,形成了后來萬億資產的“海航系”。2000年元旦,海航集團掛牌成立,陳峰任董事局主席。
2001年中國“入世”后,民航局將十家直屬航企整合為國航、南航、東航三大集團。主營支線、市占率不足2%的海航為避被重組,舉債擴張:先以7.8億元收購海口美蘭、三亞鳳凰機場,2002年美蘭機場H股掛牌,憑上市融資撬動銀行數十億元新增授信,完成首輪資本突圍。
2003年,陳峰提出“一主兩翼戰略”:做大航空運輸主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與主業相關的酒店、旅游和金融業務。海航的多元化,就是高杠桿全球掃貨:2011年旗下已近600家公司;2016年航空收入占比跌破40%,資產沖至1.2萬億元,負債率同步飆升。
▍危機
2017年6月,原銀監會要求各銀行對海航集團、安邦集團、萬達集團、復星集團、浙江羅森內里投資公司的境內外融資支持情況及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摸底排查,重點關注所涉及并購貸款、“內保外貸”等跨境業務風險情況。
因此,銀行與金融機構對海航集團“只收不貸”。陳峰曾坦言,在這種情況下,海航在債務市場和銀行市場上一共還了1000多億的債務。
截至2017年年底,海航集團在不到三年時間內并購投資規模接近500億美元。一系列收購曾在2016年達到了頂峰,當年標志性的收購便是以65億美元從黑石集團手中收購希爾頓集團約25%的股份。
海航集團官網所披露的業務板塊從最多時的七個一路被砍至只剩下航空、物流兩個板塊,陳峰也完成了對于管理層的“清洗”,其子陳曉峰迅速晉升為海航集團董事兼總裁。
2018年上半年,海航集團就處置了2000多億元資產,全年處置資產的規模達到3000億元。
2018年7月4日,時任海航集團董事長王健在法國意外逝世。王健是海航多元化、全球化激進擴張的主導者,而因為意見相左,陳峰在當時已經退居二線,僅任集團董事局主席,但是意外發生后,陳峰重回一線,出任董事長。
▍自救
陳峰在王健去世后“復出”,并主導了一場海航集團的“自救行動”。期間,陳峰選擇拋售資產求生:賣飛機、賣酒店、賣大廈、賣物業……海航系企業也通過減持上市公司股份、轉讓航空公司股權等舉措獲取資金。
2018年11月,陳峰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還曾表示,危機正在逐步過去,一定會過去,一定可以過去。“度過完以后,我還是回去做我自己的事。該發生的一定發生,不該發生的一定不發生。”
2019年11月,陳峰再次接受媒體采訪時,他仍在重復一年多時間3000多億元資產的處置規模。但是截至2019年上半年,海航集團的債務總額仍超過7000億元。
2019年4月,在接受采訪時,陳峰對于當年3月的償債高峰曾自信地表示“安然度過”,并且“沒有一筆公募債違約”。但是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海航系公司債券不斷爆雷,特別是集團層面的公募債“09海航債”曾在兌付前半個月突然停牌,引發市場焦慮,雖然最終于12月底成功兌付,但這筆余額13億元債券兌付的波折足以折射出海航資金鏈之困頓。
在年底的新年賀詞中,陳峰坦承,2019年海航資金短缺的情況仍未解決,并存在工資遲發、緩發的現象。
2020年2月29日聯合工作組成立,陳峰已經“淡出”。在聯合工作組成立后,顧剛與常務副組長任清華均進入海航集團董事會,并分別出任執行董事長與聯席CEO。當時有海航人士表示,陳峰雖然保留董事長職位,但是顧剛逐漸取代陳峰成為海航對內、對外的代表,陳峰雖然仍在集團上班,卻更多流于程序性角色。
在2021年1月22日,聯合工作組進駐海航集團近一年后才發布首份公告,稱已經完成盡職調查工作,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制定了風險處置工作思路和方案,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與此同時,海航系3家上市公司海航基礎、海航控股、供銷大集均發布《關于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自查報告的公告》,詳細披露了大股東及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未披露擔保等情況。以主要持有海航系航空主業資產的海航控股為例,其被占用的資金高達375億元,僅幫大股東兌付員工理財的金額就達8.2億元。
海航控股早就被認定存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2018年,海航集團及其關聯方以海航控股為主體向銀行申請3筆貸款共計65.7億元,用于清償債務,而海航集團后續通過轉讓兩家公司股權的方式抵減部分拆借本金。
▍破產
2021年1月底,海航集團破產重整公告便已發布。
2021年6月底,陳峰曾因一封舉報信再次落入輿論漩渦,這封“海航兩萬員工集體舉報董事長陳峰”的舉報信列出的“違法犯罪事實”包括:暗箱操作私自兌付集資款、貪心妄想把海航變為家族企業、利用職權拉幫結派中飽私囊。特別指出,在集團處置3000多億元資產化解流動性危機時,陳峰利用手中職權私自動用近百億資金,優先給自己、親朋好友以及部分嫡系集團高管購買的集資產品進行了本金及其利息的兌付。
9月18日,顧剛在海航安全生產經營例會上表示,重整完成后海航將拆分為四個完全獨立運營的板塊——航空板塊、機場板塊、金融板塊、商業及其他板塊。
其中,航空板塊由遼寧方大集團控股,更名為“海南方大航空發展有限公司”,海南航空(600221)作為核心運營平臺繼續運營;機場板塊劃入海南省國資委旗下的海南發展控股;剩余資產打包注入信托計劃,由“海南海航二號信管服務公司”持有,專司償債與資產處置。2024年年初,原海航集團的商業板塊業務主體ST大集也有了最終的歸屬,實控人由海航信管變更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海航信管也是已經破產重整的海航集團萬億債務的重要償債主體,旗下有原海航集團多個資產,包括渤海租賃、渤海信托、渤海人壽、華安財險、供銷大集、金海智造、海航酒店、CWT等境內外上市公司和實體運營企業近100家,管理資產規模超2000億元。
▍被抓
2021年9月24日晚間,海航集團官微發布消息,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峰、首席執行官譚向東因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目前,該案件未有審判結果公布。
根據海航集團此前披露的股權架構,陳峰持股14.98%,與2018年7月意外逝世的王健并列為海航集團最大的自然人股東。
2023年11月20日晚間,中國證監會發布一份關于海航集團及相關責任人員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決定書顯示,該行政處罰是對海航集團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立案調查、審理后,證監會做出的最終判決。判決對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處以700萬元罰款、對陳峰處以600萬元罰款,對譚向東、陳曉峰、包啟發、何家福、杜亮、張嶺等其余六位原海航集團高管處以共計1250萬元罰款。
決定書中稱,2018年至2020年期間,海航集團組織、指使九家公司未按規定披露非經營性關聯交易,組織、指使六家公司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擔保。陳峰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譚向東、陳曉峰、張嶺、包啟發、何家福、杜亮是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