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赴實踐
初心映山河
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積極響應國家鼓勵青年學子“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號召,7月5日至9日,河北工程技術學院商學院“栗爭商游振興團”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奔赴“中國板栗之鄉”——唐山市遷西縣,開展為期5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由跨境電子商務、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的10名學子組成,他們發揮專業所長,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車間、紅色展館,以實際行動助力遷西板栗產業發展,用青春力量賦能鄉村振興。
深入基層一線,調研產業發展現狀。
實踐團隊首站來到遷西縣羅屯鎮水泉村,團隊成員深入村民家中,為他們送去慰問品,面對面與村民進行交流,深入了解當地村民在板栗種植行業的問題與需求,將這些問題與需求進行整理。同時團隊成員也與水泉村村黨支部書記趙書記開展深入座談,了解當地板栗產業發展現狀與面對的問題,趙書記表示“水泉村的發展尤其希望借助大學生的力量,大學生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積極利用自身優勢,通過電商渠道擴大板栗銷路,幫助拓寬銷售渠道。對大學生個人與社會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座談會結束后,實踐團隊深入田間地頭,參與當地勞動,實地考察板栗和栗蘑種植情況。通過實際行動加深對當地村民的認識,深化提出方案的實踐性。
追溯紅色記憶,汲取奮進力量。
在“七七事變”這個特殊的日子,實踐團隊走進韓東征革命紀念館,學習韓東征先輩的英勇事跡,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奮進力量。團隊成員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將當地的紅色文化與板栗產業相結合,更好推動紅色文化的挖掘,將偉大的抗日精神融入鄉村振興宏偉征程中。隨后,團隊來到中國板栗博物館,系統了解板栗產業的發展歷程,學習遷西縣“合作社+龍頭企業+電商平臺”的三產融合模式,并結合商科理論知識,與中國板栗博物館的講解員深入的探討板栗深加工產品的市場前景。獨特的分析得到講解員們的高度評價。
黨建引領聚合力,板栗產業促振興。
團隊走進白廟子鎮喜峰寨村,與喜峰寨村村黨支部書記郭二玲深入交流,通過座談會的形式,實踐團隊深入的了解到了喜峰寨村村黨支部“黨建帶頭+集中管理+電商銷售”的村企聯動模式。團隊成員也結合商學院專業優勢,就品牌營銷、電商助農、紅色文化挖掘方面等給出理論性的見解與建議,得到了郭書記的認可。同時團隊成員也現場觀摩學習郭書記的短視頻直播帶貨過程,共同探討青年受眾偏好的直播話術設計、場景搭建等技巧,幫助當地村民打開“科技+農業”的新視野。
深入栗企探發展,商農聯動助振興。
實踐團隊實地走訪了遷西縣尚禾谷板栗發展有限公司和栗美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參觀現代化生產車間,了解板栗全產業鏈發展情況。團隊成員變身網紅主播,為企業產品進行直播預熱,并與企業銷售負責人圍繞線上渠道拓展、供應鏈保障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提出“高校流量+企業產品”的合作構想,為后續線上銷售鋪平道路。
調研過程中,唐山電視臺記者與遷西電視臺記者采訪了實踐團隊,跟蹤報道了實踐團隊探訪尚禾谷和栗美人公司的全過程。記者圍繞“團隊定位”“實踐目的”“未來規劃”等問題,對團隊指導老師岳亞鑫及成員代表先后進行專訪。此次實踐活動通過電視臺的報道,讓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的故事得到更廣泛傳播。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商學院“栗爭商游振興團”實踐團隊深入基層,發揮專業優勢,以實際行動助力遷西板栗產業發展。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繼續關注遷西縣的發展,以實際行動踐行“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青春誓言,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正如記者在報道結語中所說:“這群青年用腳步丈量鄉村土地,用智慧點亮振興之路,他們的實踐故事,正是新時代青年擔當的生動寫照。
圖一:團隊成員深入村民家中調研(楊浩然供)
圖二探訪魏東征紀念館板栗博物館(楊浩然供)
圖三與郭書記座談
圖四接受遷西新聞,唐山新聞的采訪
作者:劉嘉,田毅
拍攝:楊浩然,牛新妍
指導教師:岳亞鑫
團隊負責人:田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