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喀拉峻的頓悟中抽身,我踏上了歸途。
車輪沿著伊犁河谷一路向東,窗外的景色,
漸漸由莽蒼的高山草原,
過渡為一片溫柔的田園詩畫——這便是唐布拉,“百里畫廊”。
此言不虛。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流淌著蜜與奶的畫廊。
公路如一條黑色的緞帶,在翠綠的山谷間蜿蜒。
道路兩旁,時而是大片大片金黃的油菜花海,
在風中掀起金色的波浪,
與遠山的青黛、天空的湛藍,
構成了最高飽和度的撞色之美;
時而又是碧草如茵的河谷牧場,清澈的溪流潺潺而過,
雪白的氈房如蘑菇般散落其間,成群的牛羊,
如移動的云朵,悠閑地啃食著青草。
在這里,你無需刻意尋找“景點”。
隨便一處停車,信步走下,
眼前的景色便足以媲美任何精心打造的收費景區(qū)。
那份未經(jīng)雕琢的、渾然天成的寧靜與和諧,
是這片土地最動人的魅力。
我們在路旁一家小館解決了晚飯,
不覺間,已是晚上九點多。
待我們趕到獨庫公路的入口時,
被告知今日的通行時間已過,公路已經(jīng)封閉。
這意味著,我們無法按原計劃穿越獨庫返回烏魯木齊了。
若要繞行,則需多走數(shù)百公里的漫漫長路。
正自躊躇,兩位哈薩克族青年——一對姐弟——敲著車窗前來攬客。
姐姐漢語流利,熱情地告知我們明早獨庫開放的時間,
并建議我們可在他們家留宿一晚。
交談間,竟得知她曾在南京上學工作,
與我們算是頗有緣分。
于是,我們便欣然接受了她的邀請。
我們讓其帶路,拐下主路,
駛?cè)胍粋€由數(shù)百座蒙古包組成的村落。
他們的家,就安在這片花海草甸之上。
遠處,夕陽正緩緩沉入山脊,
落日的余暉將整片青山染得金黃;
近處,一條小河潺潺流過,它竟是兩個縣的天然分界線。
一個七八歲的哈薩克小男孩跑來問我們是否騎馬,
我笑著說太晚了,讓他明日再來,他才悻悻而歸。
這里的居住環(huán)境,保持著一種原始的質(zhì)樸。
我們住的蒙古包里,早已生好了炭火盆。
初進去時,我還嫌悶熱,然而到了深夜,
當山風呼嘯,從氈房的縫隙中灌入時,
我才明白這盆炭火有多么重要,
它幾乎是抵御寒夜的唯一屏障。
夜里十一二點,遠處隱約傳來音樂聲。
我循聲而去,發(fā)現(xiàn)村里正在舉辦一場盛大的篝火晚會。
巨大的篝火熊熊燃燒,映紅了每個人的臉龐。
男女老少,圍著火堆,隨著歡快的音樂,
一首接一首地跳著舞。
他們的舞步松弛而自由,充滿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
我自晚會中退回,行于曠野之上,
一抬頭,再次被星空所俘獲。
比之賽里木湖,此地的星空因少了湖面的反光,
顯得更加深邃、幽暗。
銀河如一條璀璨的鉆石瀑布,
自天頂傾瀉而下,繁星萬點,仿佛伸手可及。
在這璀璨的星空下,在這花海草甸之上,
一個深刻的念頭忽然擊中了我。
我們似乎在用盡一切智慧與努力,
將自己從自然界這個復雜、混沌、充滿不確定性的巨系統(tǒng)中抽離出來。
*草原很美,但蝗蟲也多。于是我們住進鋼筋水泥的房子,用紗窗和殺蟲劑,隔絕了所有不請自來的“鄰居”。
*星空很美,但黑夜不便。于是我們發(fā)明了電燈,將黑夜照如白晝,卻也因此失去了仰望宇宙的窗口。
*蒙古包很接地氣,但半夜太冷不擋風。于是我們有了空調(diào)與暖氣,創(chuàng)造了一個恒溫的、與外界季節(jié)脫節(jié)的舒適環(huán)境。
凡此種種,人類的文明史,
似乎就是一部不斷為自己創(chuàng)造“便利高效”環(huán)境的歷史。
我們?yōu)樽约簶嫿艘粋€個“簡化系統(tǒng)”,
看似隔離了所有令人難受、不便的因素,
實則,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看不見的代價。
這個代價,便是我們自身系統(tǒng)復雜性的降低與退化。
我們的身體,
本是一個為了適應復雜巨系統(tǒng)而演化出的、同樣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我們的皮膚需要感受冷熱變化來調(diào)節(jié)汗腺與毛孔;
我們的腸胃需要處理各種天然食物來維持菌群平衡;
我們的眼睛需要適應明暗交替來保持敏銳;
我們的精神需要在面對未知與挑戰(zhàn)時,才能激發(fā)出最大的潛能。
而現(xiàn)代生活,正在將我們“降維”。
我們吃著精加工的食物,住在恒溫的房間,
走在平坦的道路上,看著被算法篩選過的信息。
我們變得越來越脆弱,
越來越無法耐受一點點的溫差、饑餓、疲勞與不便。
我們的身體和心智,
都在這個被過度“優(yōu)化”的單純環(huán)境中,
逐漸喪失其原有的復雜性與適應性。
這十多天的新疆之行,我最深的感觸,
便是自己脫離大自然太久了,
早已失去了童年時的那份野趣,
那份與天地萬物直接交互的能力。
或許,真正的“進步”,
不應是創(chuàng)造一個讓我們變得更“簡單”的環(huán)境,
而是在享受便利的同時,
依然有勇氣、有智慧地,
讓自己周期性地回歸那個更復雜、更真實、也更能激發(fā)我們生命潛力的自然母體中去。
那一夜,在唐布拉的蒙古包里,
聽著風聲,烤著炭火,我久久無眠。
氈房外是亙古不變的星辰,
而氈房內(nèi),則是一個現(xiàn)代人關于“文明”與“退化”的反思。
聯(lián)系方式
可掃下面二維碼添加我為好友。
歡迎咨詢
添加老師微信
獲取更多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