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7日(周四),美國各地超過1600個地點同時爆發抗議活動。成千上萬的民眾走上街頭,針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第二任期內推出的爭議政策表達強烈不滿。這些政策包括大規模驅逐移民、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等社會福利項目。
芝加哥成抗議點
綜合美聯社、法新社7月18日報道,此次抗議活動以“良知的吶喊:延續約翰·劉易斯的精神”為主題,旨在紀念這位已故的民權領袖與國會議員。組織者強調,抗議活動在街頭、法院及其他公共場所展開,各地組織者呼吁民眾和平表達訴求。
作為此次抗議活動聯盟的成員,非營利組織“公共公民”(Public Citizen)的聯合主席麗莎·吉爾伯特在周二的在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正在經歷這個國家歷史上最令人恐懼的時刻,我們目睹了威權主義和執法失序的抬頭。同時,我們作為一個民主國家賴以生存的權利、自由和期待正在被挑戰。”
“亞特蘭大、圣路易斯、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以及馬里蘭州的安納波利斯都計劃舉行大規模抗議。”她補充道。
據悉,芝加哥是此次抗議活動的“主戰場”。市中心下午時分,人群陸續聚集,高舉標語,高喊口號。組織者安排了演講、音樂表演,還帶來了一位DJ帶動現場氣氛。
芝加哥婦女選民聯盟執行副主席貝蒂·馬格尼斯說:“我們不是來制造混亂,而是要喚醒大家的良知。我們會為劉易斯點上蠟燭,也會用音樂和節奏,把我們的心聲傳遞出去。我們請了一位DJ,會讓大家在抗議中充滿活力,腳踏實地地行動起來。”
延續劉易斯的遺志
約翰·劉易斯自1986年起擔任國會議員,2020年因胰腺癌去世,享年80歲。他是“民權大六巨頭”中最年輕、也是最后一位離世的成員,該團體由馬丁·路德·金牧師領導。
1965年,年僅25歲的劉易斯帶領600名抗議者參加了著名的“血腥星期天”游行,跨越亞拉巴馬州塞爾瑪的埃德蒙·佩圖斯大橋時,他遭到警方毆打,頭骨被打裂。
僅僅幾天后,金牧師在該州組織了更多的游行示威,總統林登·約翰遜迅速敦促國會通過《投票權法案》,為美國民權運動劃下了重要篇章。
“去制造‘良性的麻煩’,制造‘必要的麻煩’,并拯救美國的靈魂。”劉易斯曾在2020年紀念塞爾瑪至蒙哥馬利投票權游行時說道。
如今,這句話成為抗議者的精神旗幟,也成了這次全國行動的核心理念。
抗議特朗普政策的聲音
自特朗普開啟第二個總統任期以來,他的政策遭到了廣泛抵制,尤其是針對移民的驅逐行動和執法手段。
為了配合移民執法,特朗普政府罕見地調遣國民警衛隊,駐守洛杉磯的聯邦大樓并保護移民執法人員。6月8日,數千名抗議者走上街頭,表達對政府暴力執法的不滿。
6月14日的“無王之國”示威活動中,數百萬民眾在全國數百個城市舉行集會,從紐約到舊金山,抗議者高呼“特朗普不是國王”,并批評他在生日當天舉行軍演式閱兵的行為,質疑其威權傾向。
本月早些時候,聯邦執法部門在南加州兩家農場展開突襲行動,引發激烈沖突。一名農場工人在混亂中從溫室屋頂墜落身亡,事件在全國范圍內激起強烈反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