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87年11月30日的贛江,濱江招待所三號樓里。陸定一第三次整理藏青色中山裝的領口,茶幾上的龍井已經涼了,他卻渾然不覺。秘書輕聲提醒:"陸老,才六點半,您說他們最早八點才能到。"
老人從內袋掏出用紅綢包裹的物件,層層展開后露出一雙泛黃的象牙筷子??晟砜讨毭艿睦p枝紋,其中一根頂端有道不易察覺的裂紋——這是1934年秋天唐義貞塞給他的,當時她說:"等革命勝利了,拿著這個找孩子..."
門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陸定一手一抖,筷子掉在地毯上。進來的是警衛員:"首長,剛接到電話,他們的車已經過八一橋了!"老人彎腰撿筷子時,鏡片蒙上了白霧。他想起最后一次見女兒的場景:三歲的小葉坪被張德萬抱著,藕節似的小胳膊拼命朝他伸,童帽上的紅五星在夕陽里一跳一跳。
此刻行駛在八一大道上的吉普車里,五十六歲的陸葉坪正死死攥著兒子的手。她另一只手按在胸前棉襖內袋——那里藏著她從不離身的繡花肚兜,褪色的紅緞面上,五顆歪歪扭扭的黃星星已經脫了線。"章盛,你說...他真認得這個?"老人粗糙的手指摩挲著肚兜里側的"陸葉坪"三個針腳粗大的字。
"媽,陸老在文章里寫得清清楚楚。"賴章盛翻開那本《風展紅旗》雜志,"唐義貞烈士給女兒準備了繡名肚兜,給丈夫準備了..."他的聲音突然哽住,指著下一頁的照片:玻璃展柜里,一雙象牙筷子靜靜躺在紅軍文物館的絨布上。
吉普車猛地剎住。陸葉坪抬頭看見招待所門口站著個清瘦的老人,銀發被寒風吹得紛亂。她突然推開兒子沖下車,布鞋在結霜的地面上打滑也顧不上。隔著五十多年的光陰,父女倆同時舉起手中的信物——她抖開的肚兜上,五顆星星正好拼成紅旗一角;他捧著的筷子在朝陽下泛著溫潤的光,那道裂紋像是歲月留下的淚痕。
"爸爸..."陸葉坪的贛南口音讓這個稱呼顯得陌生又熟悉。陸定一的手杖倒在臺階上,他踉蹌著向前兩步,干枯的手指撫上女兒鬢邊的白發:"葉坪啊,你長得...真像你媽媽..."
02
時間回到1934年10月的瑞金。此時的唐義貞把最后一件小棉襖塞進包袱時,三歲的女兒正趴在窗臺上數飛機。"媽媽!又一只鐵鳥拉屎了!"孩子指著國民黨轟炸機投下的黑點咯咯笑。陸定一沖進屋一把抱起女兒,爆炸聲隨即在不遠處響起,震得茅草屋頂簌簌落灰。
"必須今晚就走。"陸定一用身體護住妻女,他軍裝領口還別著鋼筆——剛才正在起草《紅色中華》的社論。唐義貞蒼白的臉上浮出苦笑:"我這身子...怕是撐不過轉移。"她隆起的腹部已經八個月,前天生活做飯時還見了紅。
屋外傳來張德萬的咳嗽聲。這個憨厚的警衛班長腋下夾著草編的蟈蟈籠——他總能用這個哄住哭鬧的小葉坪。陸定一突然單膝跪地,將女兒舉到戰友面前:"老張,孩子托付給你了。帶到雩都找可靠的老鄉..."他的聲音斷在喉嚨里,因為女兒正用小手拍打他的臉:"爸爸胡子扎!"
唐義貞突然扯開衣襟,從貼身的暗袋掏出兩樣東西。她把繡著五角星的肚兜系在女兒腰間,又將象牙筷子塞進丈夫口袋:"組織上給我的特殊經費...本想留給孩子們當念想。"她掰開其中一根筷子,裂紋處露出暗紅的印記——那是去年在衛生材料廠試制紅藥水時染的。
槍炮聲越來越近。張德萬把掙扎的孩子扛上肩頭,小姑娘的布鞋在奔跑中掉了一只。陸定一追出去十幾米,只撿到那個褪色的蟈蟈籠。他回頭時,看見妻子扶著門框,另一只手按在肚子上,月光把她投在墻上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03
賴章盛永遠記得1987年夏天那個悶熱的下午??h中學教師黃玉香沖進他的辦公室,手里揮舞著本舊雜志:"老賴!這文章里說的'失散時穿繡五星肚兜的女孩',會不會是..."他當時正批改作業,紅墨水鋼筆在"張來娣"的家長簽名處洇開一團。
當天夜里,他騎著自行車狂奔三十里山路回到楓樹坪。母親正在油燈下補漁網,聽他上氣不接下氣說完,默默從樟木箱底取出個藍布包。展開的肚兜上,五顆星星拼成的圖案與雜志里描述的完全一致,內襯的"陸葉坪"三個字雖然歪斜,卻清晰可辨。
"你外公...真的是那個陸定一?"母親問這話時,針尖扎破了手指。血珠滲進紅緞面,與褪色的星星融為一體。賴章盛突然想起小時候,母親總在除夕夜多擺兩副碗筷。有次他偷吃那碗里的紅燒肉,第一次看見這個剛強的農村婦女哭得像個孩子。
第二天清晨,他們找到了當年送母親來楓樹坪的老轎夫。九十歲的老人牙齒漏風:"張班長嘛...紅軍走那年冬天,抱著個哭鬧的女娃來雩都。后來聽說在松毛嶺被民團..."他渾濁的眼睛突然睜大,"女娃左耳后有顆紅痣是不是?張班長臨走前,往她懷里塞了包松子糖..."
賴章盛寫信時手抖得寫壞三張信紙。當他在信封上寫下"北京 陸定一同志親啟"時,母親突然按住他的手:"再加一句...就說,她記得爸爸的鋼筆總漏墨水,弄臟過她的小褂子。"
04
招待所的會客廳里,陸定一正用象牙筷子給女兒夾桂花糕。老人動作很慢,生怕筷子上的裂紋突然斷開。"你媽媽最愛吃這個..."他忽然停頓,因為女兒耳后的紅痣從銀發間露了出來,就像當年唐義貞在衛生所給他看的胎記草圖。
陸葉坪從懷里掏出個油紙包:"爸,您嘗嘗這個。"紙包里是炒得焦黃的松子,散發著淡淡的樹脂香。老人捏起一粒的手突然被女兒握住,他感覺到掌心被什么硬物硌著——那是半顆金屬紐扣,邊緣磨得發亮。
"張...好媽媽臨終前給的。"陸葉坪的眼淚打在相握的手上,"他說這是從您舊軍裝上扯下來的..."會客廳突然安靜得能聽見掛鐘的滴答聲。五十四年前松毛嶺的雪夜里,張德萬就是用這枚紐扣,從黑市換回半袋救命的地瓜干。
窗外的霧散了,陽光透過紗簾照在父女緊握的手上。那枚生銹的紐扣與象牙筷子并排躺在茶幾上,像兩個穿越時空的密碼,終于拼湊出被戰火撕裂的團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