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縫著"特朗普"T恤的失業女工
馬塞盧郊外的紡織廠里,36歲的伊德爾機械地踩著縫紉機。她手中那件印著金色"TRUMP"字樣的高爾夫球衫,再過幾小時就將裝箱運往紐約。但這份工作,明天就會消失。
"經理說這是最后一批訂單了。"她抹了把汗,指著一摞未裁剪的布料,"那些……都不要了。"廠區公告欄上,裁員通知蓋住了去年"優秀員工"的表彰照片。車間主任偷偷告訴我:三個月前這里還有1200名工人,現在只剩300人。
這一幕正在萊索托全國上演。這個被南非環抱的小國,40%的就業崗位依賴紡織業。而今年4月美國一紙50%關稅令,讓這個非洲最窮國家之一直接墜入深淵。
據當地工會統計,每撤掉1個紡織崗位,就會導致3個家庭斷糧。與此同時,首都馬塞盧的玉米面價格兩周暴漲70%,救濟站排起了千米長隊;醫院報告先是營養不良患兒數量更是同比增加300%之多。
02 荒唐關稅背后的三個謊言
特朗普政府對于為什么給出50%關稅找了三個理由,但每個都站不住腳。
首先是"操縱匯率"的謊言。
萊索托央行行長莫科科對此苦笑:"我們貨幣和南非蘭特1:1掛鉤,哪來的匯率操縱?"要知道,這個全國ATM機不足200臺的國家,連外匯交易市場都沒有。甚至,就連美國財政部自己的報告都顯示:萊索托近十年匯率波動幅度沒超過2%。
其次是"產能過剩"的謊言。
這要怪美國自己。2000年通過的《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AGOA),鼓勵非洲國家發展紡織業出口美國。臺商陳志明回憶:"當年美國商務代表親自來招商,承諾'零關稅永久化'"。如今萊索托90%出口是紡織品,反而成了"原罪"。
最后是"99%關稅"的謊言。
特朗普聲稱萊索托對美國商品征99%關稅。但實際查證:萊索托對美平均關稅7.2%,所謂"99%"是針對烈酒等極少數商品——而這個禁酒國家去年進口的美國威士忌,總共不到100瓶。
事實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真正的目標是中國臺灣企業,因為萊索托80%紡織廠是臺資。關稅戰"可以說是隔山打牛",通過打擊代工廠的方式,來削弱亞洲供應鏈。
不僅如此,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2005年布什政府也曾用同樣手段搞垮過毛里求斯紡織業。
03 比失業更可怕的連鎖反應
在萊索托山區小學,12歲的莉莎已經兩周沒來上課。她父親原在紡織廠當司機,失業后全家搬進了廢棄礦洞。"至少這里不漏雨",老師在轉述孩子的話時聲音發抖。
現在,這場災難正在引發多米諾效應。
首先是社會崩塌:青年失業率突破60%,犯罪率同比翻倍;
其次是醫療崩潰:靠紡織廠醫保看病的50萬人失去保障;
最后時教育斷層:25%學生輟學,女童被迫早婚換彩禮。
比如說從一張工人手機拍攝畫面可以看到,我們的臺資企業"年興紡織"撤離前,偷偷將部分設備轉運;美國進口商Nike的審計報告顯示,取消訂單主因是"關稅不確定性";南非邊境部隊攔截到試圖越境打工的萊索托人激增5倍。
這些都是因為關稅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
04 誰在真正幫助萊索托?
“人間自有真情在”。當西方媒體忙著報道"特朗普高爾夫球衫事件"時,真正的援助來自意想不到的地方:
首先是中國,我們通過中非合作論壇提供了緊急糧食援助;
其次是南非:開放邊境接收萊索托病患;
此外還有一些民間組織,比如說德國志愿者建立"縫紉合作社"承接歐洲小訂單。
但即便如此,所有援助者心理都清楚,只要50%關稅不取消,這些不過是止痛片。
05 全球貿易戰的第一個祭品
在萊索托議會大廈前,抗議者們舉著的標語發人深省:"我們不是數據,我們是人"。這個人均GDP僅1200美元的國家,正用它的苦難給世界上課:
小國沒有犯錯余地:萊索托完全按美國規則發展產業,仍遭懲罰;
貿易戰沒有贏家:美國零售商因缺貨損失超2億美元;
制度性暴力:所謂"合法關稅",本質是經濟屠殺。
當伊德爾把那件最后的特朗普T恤放進紙箱時,她不知道這件衣服最終會不會被征稅。但確定的是,她孩子的學費、全家的口糧、還有這個國家的未來,都已經被那50%的稅率碾得粉碎。
在弱肉強食的國際貿易叢林里,今天倒下的可能是非洲小國,明天又會是誰?當"美國優先"變成"小國殉葬",每個普通人都該思考——我們手中的商品,究竟沾著多少第三世界工人的眼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