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區學位預警學校縮減至4所
太平路小學首次納入預警
此次市南區學位預警呈現出的最大變化就是學位預警學校由此前的7所減少為4所。2025年入學,市南區共有青島萊蕪一路小學、青島市市南區實驗小學、青島鎮江路小學、青島德縣路小學、青島市實驗小學、青島文登路小學、以及青島大學路小學,共7所學校實施學位預警。而今年經過調整后,2026年入學,市南區僅有4所小學進行學位預警,分別是青島鎮江路小學、青島大學路小學、青島文登路小學,以及今年新增的青島太平路小學。青島萊蕪一路小學、青島市市南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區實驗校區)和青島德縣路小學教育集團(德縣路校區)取消2026年學位預警。
此次預警的另一大變化就是部分學校落戶時限的“松綁”。2025年想去青島萊蕪一路小學、青島市市南區實驗小學、青島鎮江路小學、青島德縣路小學這四所學校上學,落戶時間限定在2022年8月1日前,也就是說需提前3年落戶;想去青島市實驗小學、青島文登路小學、青島大學路小學三所學校上學,落戶時間限定在2023年8月1日前,也就是說需提前2年落戶。而此次調整后,2026年入學,四所預警學校中僅有青島鎮江路小學落戶時間限定在2023年8月1日前,提前3年落戶要求保持不變(2027年將縮短為提前2年落戶);青島大學路小學、青島文登路小學、青島太平路小學落戶時間限定在2025年8月1日前,僅提前一年即可。
學位預警學校減少透露哪些訊息?
供給與需求之間正發生變化
據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表示,受學齡人口排浪式波動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近年來,市南區部分學校入學壓力仍持續保持高位。此次調整也不難看出是為應對“學齡人口排浪式波動”,結合城市更新與教育布局優化,通過精準分析預測、科學統籌資源所做出的安排,目的是切實保障入學權益,維護良好的教育生態。其實,市南區一直在系統整合潛在教育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構建優質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設施空間布局體系,全面提升學校硬件設施水平,打造優質教育環境。近年來,投入約13億元完成9所中小學的新建、重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積約16.3萬平方米,新增學位8000余個,投入約1億元先后完成近50所(次)中小學的維修改造工程。
再來細看這幾所學校。首先是青島萊蕪一路小學、青島市市南區實驗小學和青島德縣路小學取消2026年學位預警,一方面是直觀地體現了二胎等出生政策調整變化對教育的影響,隨著人口出生數量的變化,學校學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系也在發生改變,這三所學校的學位緊張情況得到緩解,招生政策也隨之放寬。另一方面,多校區辦學模式成了關鍵抓手,這三所學校通過市區聯動、深挖學位潛力等舉措,有效統籌了優質教育資源,顯著緩解了學位緊張壓力,故2026年不再需要預警。青島大學路小學、青島文登路小學和青島太平路小學,這三所學校所在的市南中片,是家長們公認的知名優質學區,這里的熱度雖隨人口和落戶政策調整有所降溫,但“金字招牌”的吸引力仍在,家長們對這片學區的追捧,本質上是對長期積累的優質教育資源的認可。而青島鎮江路小學多年來一直處于招生學位預警狀態,盡管落戶時間要求縮短,但不可忽視的是,鎮江路小學的招生壓力一直存在,學校在改擴建后,體量依然較大,盡管目前實施多校區辦學,但分校區的南京路小學也是新建校舍,辦學條件也是堪稱一流,仍受家長追捧,這種壓力還傳導至片區對應的初中學校青島五十九中,且從目前來看,招生壓力呈逐步遞增態勢。
優質教育資源全面發展
家長如何抉擇?
雖然市南區如今是第一個發布學位預警的區市,但結合此前青島民辦小學招生從“一位難求”的火爆轉向“多數直錄”的情況,也不難看出,家長對教育資源的選擇愈發趨于理性。
今年市內三區僅有三所需要通過電腦派位錄取的民辦小學。青島超銀小學165個派位學位吸引202人報名,報錄比1.22:1;超銀中學金沙路校區小學部85個學位對應 107 名報名者,報錄比1.26:1;青島志遠學校小學部140個學位面臨149人競爭,報錄比1.06:1。櫸園學校、海信學校、市北新世紀學校等十幾所民辦小學或小學部均因報名人數未超招生計劃實行全員錄取。
這種變化背后,是家長們越來越理性的選擇。“以前說起民辦小學,身邊不少朋友擠破頭都想讓孩子去,總擔心家門口的公辦校不行,想著要么擠民辦,要么砸錢買學區房。這兩年明顯感覺學校不一樣了。”市民于女士表示,如今不論是民辦還是公辦,優質資源都特別多,還有集團化辦學,小初高資源都能聯動,“花大價錢額外買學區房的錢省下來了,我們壓力也就沒那么大了,而且現在各個學校的配套設施也很完善。”
而這種心態的轉變,也表明了家長們心里有了本明白賬。“不光看名氣,得實打實去學校門口轉兩圈,問問在校生家長的感受咋樣。”家長王先生說,“接送方便不方便、除了文化課之外的課余活動豐不豐富,這些都得考慮,畢竟孩子要待六年呢。”在王先生看來,去別處買學區房意味著全家都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萬一孩子不適應學校節奏,就“白折騰了”。
說到底,民辦校招生冷靜、公辦校學位預警緩解,既是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結果,也離不開家長們的理性回歸。比如家長們不再盲從“名校光環”,而是從孩子成長實際出發,考量教育質量、生活成本、成長環境等實在因素。
(半島全媒體記者 金鑫 郝春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