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的李嘉誠,恐怕徹底睡不著了。
據(jù)報道,李澤楷名下的富衛(wèi)集團,進入大陸市場的談判陷入停滯。記者分析,核心原因或是李嘉誠年初堅持賣港口引起不滿。
前不久,李澤鉅剛被正式移出香港顧問委員會的名單;5月中,長江實業(yè)旗下項目更因故被逮捕十人。麻煩接連不斷,信號似乎已經(jīng)很明顯了。
1、致命交易,砍向海上生命線
要說李家如今的被動局面,還得從3月初那筆全國矚目的港口交易談起。
長江和記宣布將以228億美元將43個港口資產(chǎn)出售給美國貝萊德財團,其中包含巴拿馬運河的兩大港口——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
作為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最關(guān)鍵的航運通道,巴拿馬運河關(guān)乎著我國20%以上的貨物進出口,說一句是我國的海上生命線也不為過。
早在2021年,招商局就曾提出320億美元收購巴爾博亞港,2023年,中遠(yuǎn)海運甚至將報價提到了350億美元,卻雙雙被李家拒絕。如今不過2年,李家就試圖將它和其余42個港口一起,折價賣給美財團。
一時間群情激憤,《大公報》、港澳辦、市監(jiān)局紛紛下場質(zhì)疑。李家卻死咬“在商言商”,甚至試圖通過拆分港口、分筆交易的模式避開審查。哪怕后續(xù)中止了交易,李家至今也未明確表態(tài)“取消交易”。
2、四面楚歌,投機客的代價?
“雖說他的生意遍布天下,但其實卻沒有一個真正能享譽天下的產(chǎn)品。”
新加坡李光耀的評價,可謂中肯。過去,李嘉誠總被奉為“投資之神”。隨著時間推移,投機客的底色逐漸顯露無疑。
或許正因這種投機的“缺陷”,他看中的緩老科技后續(xù)也被證明,差點意思。
事實證明,投機雖能快速取得一時之利,卻終究不是長遠(yuǎn)之計。科技領(lǐng)域如此,涉及家國更是如此。
港口事件,外界幾次三番勸他“體面”他不聽,自有人替他“體面”:先是長實的“港人首置盤”項目被查,接著“御翠園”項目出售一月無人問津;長子李澤鉅,在特首顧問團其余33人全部連任的情況下,被精準(zhǔn)除名;次子李澤楷的富衛(wèi)集團進軍大陸遙遙無期,上市首日即遇冷……
樁樁件件,四面楚歌,信息已經(jīng)很明顯了。這也為其他企業(yè)敲響了警鐘:家國利益面前,容不得含糊!
目前這一切還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李家的產(chǎn)業(yè)究竟會面臨怎樣的命運,拭目以待。可以確認(rèn)的是,“李家的城”的時代,已經(jīng)徹底成了過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