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 1 月 1 日凌晨,布拉格的老廣場上,有人放起了煙花,布拉迪斯拉發的酒吧里,人們舉著啤酒歡呼。這不是在慶祝新年,而是在見證一個國家的 "分手"—— 捷克斯洛伐克分成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沒有槍聲,沒有難民,連海關都沒設,第二天兩國人照樣跨著邊境上班、走親戚,就像什么都沒發生過。
這事兒放在全世界都透著稀奇。你看南斯拉夫分家時,炮彈把薩拉熱窩炸成了篩子;印巴分治那會,火車上的人都被砍得血淋淋的。可這倆國家倒好,喝著咖啡就把家分了,分完還跟親兄弟似的,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說起來,捷克和斯洛伐克這倆兄弟,打娘胎里就不一樣。
捷克住的波西米亞,打中世紀起就富得流油。布拉格的查理大橋 14 世紀就立起來了,石頭上的雕塑比明朝的牌坊還精致。當地人早早就搞起了工業,造的鐘表能準到分秒,做的玻璃在歐洲皇室都搶手。到 19 世紀末,奧匈帝國七成的工業產值都來自捷克,妥妥的 "家里的頂梁柱"。
斯洛伐克就憋屈多了,在匈牙利人手里管了一千年,除了種地放羊啥也不讓干。匈牙利人覺得他們 "沒文化",連所像樣的學校都不給建。直到 1843 年,斯洛伐克語才有了正經的書面文字,比捷克語晚了 400 多年。那會兒捷克人都在咖啡館里聊康德哲學了,斯洛伐克的農民還在為認不全自家名字發愁。
1918 年,奧匈帝國散架了,倆兄弟突然成了沒人管的孩子。周圍的德國、匈牙利、波蘭都虎視眈眈,眼睛瞪得像餓狼。捷克人說:"咱都是斯拉夫人,語言也差不多,不如湊一塊過?" 斯洛伐克人琢磨著:"抱團總比被人欺負強。" 就這么著,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出生了。
可過日子哪有那么順?當初說好給斯洛伐克自治權,結果捷克人掌權后就裝糊涂。布拉格的政客拍著桌子說:"你們連賬本都算不清,還搞啥自治?老實聽我們的!" 斯洛伐克人心里憋著氣,可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忍著。
二戰時更別扭,納粹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卻成了德國的傀儡國。雖說也是被控制,可斯洛伐克人第一次嘗到了 "自己說了算" 的滋味,哪怕只是表面上的。戰后倆兄弟又湊到一塊,可那根 "想分家" 的小芽,已經悄悄發了芽。
到了 80 年代,日子越過越擰巴。捷克的工廠里機器轉得飛快,布拉格人的工資是布拉迪斯拉發的一倍半。捷克人覺得虧:"每年交稅給東部,養著一群懶人!" 斯洛伐克人也火了:"憑啥好廠子都建在你們那?我們不是沒本事,是你們不給機會!"
1989 年天鵝絨革命后,倆兄弟的矛盾徹底擺到了臺面上。捷克選出個叫克勞斯的經濟學家當總理,這人信奉 "市場萬能",喊著 "要么一起搞自由市場,要么各過各的"。斯洛伐克那邊呢,選了梅恰爾當總理,他擺擺手說:"慢著!我們底子薄,這么折騰會餓死的!"
倆人見面就吵。克勞斯拍著桌子要分家,梅恰爾也不含糊:"分就分,誰怕誰?"1992 年夏天,斯洛伐克議會通過《主權宣言》,說自家法律比聯邦的大。這下沒回頭路了。有意思的是,當時民調顯示,也就三分之一的人支持分家,可政客們騎虎難下,只能硬著頭皮談。
要說這分家,真是把 "和平" 倆字做到了極致。1992 年 8 月到 11 月,克勞斯和梅恰爾總在布拉迪斯拉發的一家咖啡館見面,點兩杯咖啡,一聊就是一天。桌上堆著厚厚的文件:財產怎么分?債務誰來還?軍隊、貨幣咋辦?
財產好辦,按人口分,捷克拿三分之二,斯洛伐克拿三分之一。布拉格的聯邦大樓歸捷克,布拉迪斯拉發的海關大樓歸斯洛伐克。跨境的工廠就按股份拆,你一半我一半,連打字機都數清楚了。
外債 330 億美元,也按人口攤。捷克人雖然嘟囔 "好多債是為了給他們建電站借的",可最后還是簽了字。貨幣先用著老克朗過渡,沒想到 6 個星期就各自發了新錢,銀行里沒擠兌,超市物價沒漲,平穩得讓人意外。
軍隊分起來更順,10 萬人按 2:1 的比例分。坦克在哪就歸哪國,士兵愿意去捷克還是斯洛伐克,自己選。最絕的是倆核電站,一座在捷克,一座在斯洛伐克,倆國商量著繼續合伙運營,電互相送,利潤平分,跟沒分家似的。
1993 年 1 月 1 日,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成捷克和斯洛伐克。那天布拉格和布拉迪斯拉發的廣場上,人們載歌載舞,像過年一樣。沒有哭天搶地,沒有打砸搶燒,連警察都閑得打哈欠。第二天一早,斯洛伐克人照樣開車去捷克上班,捷克的商人也照常去斯洛伐克進貨,仿佛只是換了塊路牌。
誰也沒想到,分家后倆兄弟的關系反而更鐵了。
邊境上連個檢查站都沒設,斯洛伐克人周末開車去布拉格逛街,捷克人帶著家人去斯洛伐克的山里滑雪,就像串親戚。2022 年,倆國貿易額飆到 180 億歐元,捷克的斯柯達汽車零件,一半是斯洛伐克造的;斯洛伐克的蘋果、奶酪,大半賣到了捷克。
文化上更親。電視里放著對方的節目,不用字幕也聽得懂 —— 捷克語和斯洛伐克語的差別,就像北京話和天津話。年輕人追著同一個明星,看著同一部電影,連笑話都能 get 到同一個梗。
政治上更是默契。2004 年手拉手加入歐盟,在歐盟里互相幫襯,爭取利益時比誰都齊心。北約東擴時,也是一起簽的字。2020 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斯洛伐克缺呼吸機,捷克連夜派卡車送過來;捷克醫院擠不下了,斯洛伐克的醫生坐火車就過來支援。
2008 年金融危機后,倆國經濟都挺慘。斯洛伐克總統訪問布拉格時,半開玩笑說:"要不咱再合并?" 捷克總統還真認真了,2009 年倆國真成立了工作組研究這事。民調顯示,六成斯洛伐克人和五成五捷克人支持重新聯合,雖然最后沒成,但這份心意,比啥都金貴。
現在回頭看,捷克斯洛伐克的分家,就像倆兄弟住夠了一個屋檐,心平氣和地分了家產,各自裝修房子,周末還湊到一起喝啤酒。他們證明了,國家分裂不一定非得打得頭破血流,有時候保持點距離,反而能把日子過得更順。
就像布拉迪斯拉發那家咖啡館的老板說的:"以前倆兄弟在一個桌子上吃飯,總搶最后一塊面包;現在各吃各的,反而常給對方送剛烤的蛋糕。" 這大概就是最聰明的相處之道 —— 合得來就過,合不來就分,關鍵是別傷了和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