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葉掩映下,一顆顆水蜜桃沉甸甸地掛滿枝頭,清新果香隨風飄逸……眼下,龍泉驛水蜜桃迎來采收旺季。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山泉鎮花果村,水蜜桃正乘坐“空中快車”翻山越嶺,為果農送去“甜蜜空投”。
近日,龍泉驛區水蜜桃吊載低空應用場景在山泉鎮花果村啟動示范應用,通過無人機打通水蜜桃運輸“空中快道”,以“低空+農業”新模式破解山地果園運輸難題,讓科技之翼托起傳統產業的“鮮”機與未來。
水蜜桃“搭乘”無人機
單次運輸時間從1小時縮短至2分鐘
山泉鎮作為龍泉驛水蜜桃的核心產區之一,出產的水蜜桃多汁甜美、飽滿化渣,暢銷海內外。但一直以來,受山地地形限制,大多數時候只能依靠肩挑背扛或使用三輪車運輸水蜜桃,不僅效率低、人力成本高,更因頻繁擠壓碰撞導致果實損耗嚴重,影響銷售品質。
如今,隨著低空應用場景的加速呈現,龍泉驛山區農產品運輸問題正迎來新的“解法”:
在山泉鎮花果村一果園里,果農正忙著采摘、裝筐,并將新鮮的水蜜桃搬運到不遠處的裝載點。數百米外,水蜜桃集散區,在飛手的操作下,一臺無人機騰空而起,沿著既定航線精準直奔水蜜桃裝載點,“取貨”完成后,又迅速返回集散區“卸貨”,并開始新一輪運輸任務。從“空車出發”到“滿載而歸”,整個過程既快、又穩,還很“酷”。
“這是龍泉驛區創新打造的低空運輸示范場景,通過無人機吊載技術,實現了山區農產品運輸全流程升級,有效破解了傳統運輸方式效率低、成本高等難題。”經開產投集團副總經理肖霆介紹,此次投用的重載無人機,具備輕量化、高荷載、雙電快充等優勢,單機日均運輸量約7500kg,單次運輸時間從原來人工運輸最長的1小時縮短至2分鐘左右,效率大幅提升。
低空運輸模式,不僅省時省力,還降低了成本。四川三宜數智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小均深有感觸。目前,他所經營的公司在山泉鎮承包了約500畝果園,“以往雇人把水蜜桃運送到集散區,工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現在用無人機吊載運輸,長期算下來反而更劃算。而且水蜜桃從采摘到裝車的速度更快,新鮮度更有保障,賣價自然水漲船高。”
拓展“低空+”應用場景
用“看得見的成果”推動產業聯動
近年來,低空經濟進入發展“快車道”。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再提低空經濟,強調“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為低空經濟持續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全市產業大區、經濟大區,龍泉驛區擁有強大的汽車、電子信息、航天裝備產業基礎,空域開闊的試飛條件、隨報隨飛的審批流程、完備的產業鏈和創新鏈、豐富的人才儲備優勢,為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同時,我區正持續加大在低空經濟研發制造、場景創新、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全力搶抓“低”空中的“高”機遇。
在肖霆看來,此次龍泉驛區水蜜桃吊載低空應用場景示范項目的核心意義在于用“看得見的成果”推動產業聯動。一方面,通過示范應用驗證技術可行性,形成可復制的“低空+農業”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以示范場景為載體,吸引更多無人機研發、運營等上下游企業合作落地,打造低空經濟賦能傳統產業的新增長極。
作為本次示范項目的參與方之一,中測航空西南公司十分看好龍泉驛區低空經濟發展前景。“龍泉驛有城、有山、有水,場景資源豐富,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沃土。”中測航空西南公司負責人郭光表示,下一步將與龍泉驛區持續深化合作,攜手拓展更多“低空+”應用場景,推動區域低空經濟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當一筐筐水蜜桃通過“空中快道”抵達集散區,奔赴全國各地,這場科技賦能傳統產業的深層變革才剛剛啟航。龍泉驛低空經濟亦朝著更高、更遠的地方振翅高飛。
主編:白龍祥
副主編:鄧晴鳳
責任編輯:李娜
編輯:楊雪霜
記者:楊云華
圖片:向競秋 楊云華
視頻/剪輯:李婧敏 向競秋 刁玉琴(實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