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ie Walker今年19歲,是一名居住在基督城Sydenham的學生。
她說,她是家里的“第三代二手店消費者”——這是她媽媽告訴她的。
她現在繼承了家族里媽媽和外婆的習慣,成了一名忠實的新西蘭二手店消費者。
“我幾乎所有東西都是二手的。”
比如她這身穿搭,沒有任何新的,全是二手店淘來的或朋友家人贈送的:
One Teaspoon短褲——朋友不要了送她的
靴子——來自Opawa的Love Me Again Vintage(再愛我一次二手店)
皮帶——來自Timaru的St John二手店
Huffer T恤——媽媽的朋友送的
包包——原本是老媽的
她說,她現在最喜歡和媽媽一起逛二手店。
Rosie Walker的媽媽現在大概50歲左右。
二手風俗喜獲一代年輕人
你以為在新西蘭買二手的都是白人大媽?
錯!新西蘭這個風俗已經收獲了新一代年輕人。
再加上本來就是忠實擁躉的鄰家大媽們,結果就在近年形成一個現象——
定位高端服飾的商店接連倒閉,而定位二手舊貨的商業卻在街頭巷尾屹立不倒。
而為了給二手經濟起一個好的名頭,新西蘭人將其命名為“循環經濟”。
“Circular Economy”這種經濟還被冠以環保、可持續的美名。
天吶,這和中國給錢讓你淘汰手機、電器的做法也太不同了吧……
而現在新西蘭的這種情況已經“成勢”。
最新的一個統計可以證明——
過去一年增長5億 總價值55億了
根據Trade Me最新報告,新西蘭的“循環經濟”在過去一年增長了5億紐幣。
目前估算總價值已達55億紐幣。
報告指出,全國范圍內每天約有8100萬件二手物品可以流通,其總價值相當于每位新西蘭人平均擁有1350紐幣閑置物品。
二手購物熱度無疑在不斷攀升。過去6個月內,創紀錄的89%的新西蘭人購買了二手商品。 這一比例是Trade Me自2019年開始追蹤以來的最高水平。
今年1月,由于發現越來越多新西蘭人購買二手電器,新西蘭消費者協會專門出了一份導讀。
這份導讀主要是提示,購買二手家用電器時,應該注意什么,以及消費者還有哪些權益保障。
在這份導讀中,消協還暗示新西蘭人不應該購買太舊的電器。
其中給出的指導是:“大件家電(如洗衣機、烘干機、冰箱),平均壽命為8-10年,質量好的產品可以使用更久。”
而電子產品(如筆記本電腦、手機),“建議選擇3-5年以內的型號,以確保使用壽命和軟件支持……”
在二手交易方面,79%的受訪者近期至少出售了一件二手商品,清理閑置物品是最主要的驅動力。
該報告認為這是因為新西蘭人“環保意識提升”。“ 36%的賣家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二手交易的優先考量因素。”
這方面,新西蘭女性更加突出。57%的女性表示會優先考慮可持續性,而男性僅為41%。
升級、修復和改造成了新藝術
買了二手之后,再進行升級、修復或改造,在新西蘭叫做upcycling——升級再造。
這份報告還顯示,千禧一代女性(也就是現在29-44歲)在修復和轉售方面最為熱衷。
有人甚至專門靠這種技藝生活。
Gayle Heath本來是做會計的,后來,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歡的這種二手改造中。
現在,她已經在羅托魯瓦的家中做出了小型工作室,墻邊擺滿了她用舊T恤和其他衣物制作的色彩繽紛的設計,包括手提包、掛毯和裝飾品。
她的進貨渠道比二手店更加下游。
比如,她最常用舊T恤,是從慈善商店(op shops)收集無法出售的劣質T恤,這些衣物通常都有破損。
她通過Facebook Marketplace和TradeMe輕松獲取二手原料,許多都是免費的。
這些經過她的巧手一弄,又可以進入“循環經濟”。
超過55%的受訪者表示,生活成本上升促使他們嘗試翻新改造以增加收入。
同時47%的受訪者享受對物品進行創意改造的過程。
“貴婦牌子”大多大雪封門,慘不忍睹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另外一面。
一般人恐怕也不會認為說這樣環保循環下去,新西蘭經濟就有救了。
看一看今年新西蘭的時尚界今年有多少大雪封門的消息——
新西蘭頂尖設計師Kate Sylvester宣布在2025年關閉業務。
她在新西蘭經營31年,給無數本地名人制作過服裝。
其中包括新西蘭前PM Jacinda Ardern,有不少衣服都來自Kate Sylvester。
這個夏季他們賣完Summer 24款,2025年年中關門。
她的店里從未有過其他品牌或標簽。
因此她理所當然地想關閉這家店,而不是賣掉這個名字。
另外,Juliette Hogan關閉了其位于奧克蘭Ponsonby的店面,縮小了整體營業面積。
上個月,在新西蘭佇立了145年的零售傳奇Smith and Caughey's在經過多番努力后,終于撐不下去,徹底清倉關閉,連展示柜和店鋪裝飾都全部清空。
還有新西蘭最早的免稅店之一的DFS也宣布,將在今年9月份撤出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市場。
這些撐不住的都是賣高端服裝的。
更多二手平臺又起來了
現在,平臺經濟已經看上新西蘭這塊亮眼的業務。
新的二手線上平臺在新西蘭試水。
其中,Designer Wardrobe是其中比較受到關注的一個。該平臺專門讓新西蘭人買賣二手衣物。
和一般二手店不同,Designer Wardrobe側重中高端品牌服裝。
把穿過了的Lululemon賣給那些還想穿的新西蘭人,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據了解,自疫情以來,該平臺在新西蘭的銷售額增長了五倍。
Designer Wardrobe首席執行官Aidan Bartlett,會員數量的增長也是由于人們對時尚產業環境影響認識的提高。
他說,“紡織品廢物實際上是僅次于石油的世界第二大污染源。想要減少自己的碳足跡,二手服裝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所以,二手平臺正在新西蘭分層。
如果你的東西本來就挺破的,就拍個照發發Facebook Marketplace,類似于小紅書生態位。
而如果你覺得東西還算可以的,可以放到這種品牌二手平臺上去,那邊的價格可能更高一點。
當然,在這種蓬勃發展的形勢下,肯定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插曲。
比如,多次被曝光的,Shein的新衣價格甚至低于二手店內的Shein,許多衣物甚至帶著吊牌就出現在慈善商店,價格虛標還很厲害!
這就有點騙新西蘭人不懂了是不是?(下圖中Shein在二手店內標$105紐幣)
有的在線二手零售商比如&Again已不再接受Shein的衣服,店家表示,這些衣物轉售價值一般就5紐幣,不足以覆蓋清洗、拍攝和上傳的成本。
另外,二手也在漲價,有的店家說運營成本上升,比如要處理隨意傾倒問題,導致被迫提價。
不過,這些都只是二手市場發展中的一些小小插曲吧……
現在新西蘭的情況就是這樣,
大家覺得這種風氣,
到底應不應該提倡啊?
ref:
https://www.thepress.co.nz/style/360577284/street-cred-third-generation-op-shopper
https://www.rnz.co.nz/news/business/532478/shoppers-turn-away-from-high-end-fashion-as-retailers-close-door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