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一個除夕夜,開國將帥們齊聚一堂,慶賀佳節。
而周總理也應邀赴宴,他在共襄盛舉的同時,也想趁此機會慰問這些功績顯著的將領們。
中途,他忽然走到一名“常勝將軍”身邊,對著他調侃道:聽說你家就是航空母艦,不知道有沒有再新添一架飛機?
總理為何會這樣說,這又是哪位將軍?
百戰百勝的戰將
這名將領就是開國中將吳信泉。
他是湖南平江人,出生在國家存亡的時刻。生活在底層的他,從小便深刻了解了舊社會的腐朽不堪,心中也早已埋下了一顆名為“革命”的種子。
大革命失敗時,尚且年幼的他便參加了平江農民赤衛隊,開始在戰場上流血流汗。
艱苦的戰斗經歷,也讓他很快便成長為了一名驍勇善戰的指戰員。
此后,他參加了反圍攻戰斗,并屢次在大部隊陷入險境時充當突擊隊的角色,一次次以自身為誘餌,掩護大部隊脫險。
隊伍踏上萬里征途后,他開始擔任紅三軍團執行部長,專門負責墊后,阻擊追敵。
隨著打的仗越來越多,也讓他開始學會在戰斗中總結經驗,并創新出了一套專屬于后衛部隊的作戰策略。
一開始面對國軍的瘋狂圍堵,他還有些難以應對。
但逐漸摸清了敵人的運動規律后,他也因此想出了一個應對策略:白天行軍時,部隊便走在山腰上,這樣既能保護大部隊,又能在出現敵情時立即作出反應;
晚上駐扎時,他們便選擇在山頂,這樣既能防止敵人偷襲,又能很好地偵察敵情,還能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就這樣,吳將軍率部一路與敵人周旋,既能阻擊敵人的前進,又保存了部隊的有生力量。
等隊伍到達陜北時,眾人驚訝地發現,他的隊伍竟然是戰損比最小的部隊之一。
抗戰爆發后,他擔任了115師344旅688團黨時政治處主任,級別與鄧華將軍相當,可見他在軍中的地位。
不過到了1940年,他又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三師八旅政委,轉到了蘇北戰場作戰。
不久,日軍便對當地開展了“鐵壁合圍”。面對兵強力壯的敵軍,吳信泉一面與敵人英勇抗擊,一面找機會突圍。
最終,他帶領戰士們打扮成農民,成功從敵人的封鎖中突圍出去,也順利地保留了一大批抗日骨干。
解放戰爭開始后,吳信泉這樣的猛將自然是被調到了東北作戰。
此后,他仍舊保持著橫掃千軍的作戰風格,始終將指揮部設在前線,指揮部隊連克王道屯、前后聞臺等地,并活捉了一名敵軍長和師長。
1949年,四野整編后,他正式上任39軍政委。
隨后,他率部參加了平津、衡寶、廣西戰役,一舉將勝利的紅旗插到了國家最南部的邊陲重鎮——鎮南關。
彼時,吳將軍身上的功績已經數不勝數,成為了軍中有名的虎將。
不過,這還并不是他軍事生涯中的高光時刻。他后來名震全軍,還是在入朝作戰時。
豐功偉績
那么當時吳將軍究竟有多厲害呢?彭老總贈他榮譽稱號“常勝將軍”,連一向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都說他是“可怕的人”。
可以說,在全程戰役中,凡是吳信泉將軍參加的戰斗,就從未出過失利的情況,幾乎是戰無不勝。
我軍入朝的首戰,同時也是與美士兵的第一仗,就是吳將軍打的。他僅憑這一仗便打出了軍威,讓美軍牢牢記住了他的大名。
當時他已經擔任三十九軍軍長,奉命圍殲云山之敵。
原本我軍獲悉的情報是,駐守在這里的是一支韓軍部隊。但不湊巧的是,有一名志愿軍在趕路時不慎掉隊,被正在巡邏的韓軍發現了。
得知我國派兵參戰后,韓軍驚慌不已,當即便要求與美軍換防。
就這樣,駐守云山的便變成了美軍精銳部隊騎一師。
而吳信泉也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與美軍交上了手。兩軍一時打得難舍難分,最后還是我軍俘虜了一個美軍士兵,大家才明白過來。
面對這種意外,吳將軍不僅沒有驚慌,反而興奮得躍躍欲試。
為了不放跑一個敵人,他甚至沒留出休整的時間,便立即下令對云山之敵展開總攻。
一時間,我軍激烈的炮火聲響徹整個山谷,熊熊戰火也將夜晚照得如同白晝。
等將敵人火力壓制下去后,116師便在吳將軍的指揮下從正面發起進攻。霎那間,槍彈聲、兵刃交接聲不絕于耳。
從來只靠先進裝備的美軍哪里見過如此兇猛的架勢,爭先恐后地向四處逃去。
而等待他們的,卻是早已攻占了各個制高點和退路的115師。
最終,在我軍的合圍下,這支美軍精銳被全部殲滅。
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軍中士氣,而吳將軍也愈戰愈猛,成為了敵人的勁敵。
第二次戰役中,他率部向美軍重兵把守的九洞地區發起進攻,并成功包圍了打其中的黑人團。
在我軍強大的攻勢下,這120名黑人士兵直接繳械投降了。這也是朝鮮戰爭以來,美軍首次成建制地投降。
隨后,吳信泉便借著這股士氣,再接再厲,直接解放了平壤。
第三次戰役中,吳將軍再次率部英勇奮戰,一鼓作氣突破了敵人“三八線”上的防御陣地,率先插入了朝鮮首都漢城,并占領了南朝鮮總統府。
在四次戰役中,三十九軍繼續向橫城發起猛烈進攻。
戰士們直接殲滅了敵人三千余人,俘虜兩千余人,這也是我軍活捉美軍最多的一次戰斗。
此戰徹底打破了敵人的反撲計劃,甚至連美軍將領都表示:吳將軍是“可怕”的人!
到了第五次戰役,三十九軍又在臨津江兩岸展開了防御戰。
在美軍各種新式武器的轟炸下,我軍克服了惡劣環境、彈藥不足等種種困難,再次創造佳績。
戰士們不僅殲敵兩萬多人,還擊傷敵機、坦克數百輛。并且陣地不僅未丟失一寸,甚至還向前推進了十幾平方公里。
如此盛大的戰果,也讓彭老總不禁為之拍手叫好。
他表示:三十八軍是萬歲軍,三十九軍是常勝軍!而軍長吳信泉也自然就是常勝將軍。
而吳將軍在朝留下的這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他受到中央重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革命精神的傳承
到了六十年代,軍中設宴慶祝新年時,周總理便主動走到吳將軍面前,笑著調侃說:你家是個航空母艦,最近有沒有添新飛機呢?
原來吳將軍與妻子孕育了八個兒子,四個女兒,是軍中有名的“能生”將軍。
而總理之所以這樣說,也是希望他的子女們能繼承他的革命精神,將來也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吳將軍也聽懂了總理給予他的厚望,當即表示一定會好好教育子女,讓他們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后來在吳將軍夫婦的教育下,他們的大女兒考上了清華,畢業后成為了一名航天工程師;
他們的二兒子也成為了國家隊的足球運動員,在體育領域發光發熱;他們的三兒子則走上了醫學道路,開始救死扶傷。
除此之外,其他的子女也在各自的領域有了不錯的成就。
吳將軍也終于完成了對國家的承諾,讓世代子孫們都傳承了革命精神,為國家和人民做著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