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牙克石市牧原鎮八號地區主干道旁,一組長達百米的農耕文化主題墻體彩繪正式完工。牧原鎮特有的黑土地農耕場景與藍天白云下的駿馬、羊群交相輝映,成為今夏牙克石動人的鄉土記憶藝術地標。
牧原鎮八號地區道路兩旁的墻體彩繪由牧原鎮政府組織社區的油畫愛好者共同設計創作,以“綠色生態新農村”為核心理念,將牧原鎮春耕秋收的獨特鄉村景色與勞動人民的生活風貌濃縮于墻體之上。農民駕駛收割機在金色麥浪中行進,麥穗的金黃、沃土的黝黑、草原的翠綠……這些色彩將牧原鎮的自然本色濃縮于方寸之間,無 聲 講述著土地的故事,讓農耕文化具象化為可觸摸的視覺語言,既寫實又充滿詩意,引得過往車輛頻頻減速,行人駐足留影。
牧原鎮居民荊寶昌說:“八號農場路邊的院墻,多年來一直是光禿禿的白墻。今年,牧原鎮下足功夫對道旁院墻進行改造,讓墻面呈現出煥然一新的景象。自從牧原鎮搬遷到八號地區后,這里的變化可太大了,不僅道旁院墻換了新貌,還增設了許多垃圾箱,路燈亮了起來,道路兩旁也種滿了花草。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讓我們心里別提多高興、多舒暢了。”
夏日的微風拂過牧原鎮八號地區新繪的墻面,牧原鎮用最絢麗的色彩講述著最樸實的土地故事,農耕記憶與藝術創新正共同描繪著鄉村振興的未來圖景。
近年來,牙克石市大力推進留白增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真正讓“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成為市民的生活標配。今年,牙克石市還將藝術墻繪納入公共空間美化工程,從牧原鎮的農耕墻繪到鳳凰山的減壓涂鴉,從喜桂圖公園的童話墻到市中心街區的林都四季景觀,這些躍然墻上的藝術,不僅美化了環境,更成為城市的文化符號,讓牙克石有了獨特的“記憶點”。
▌記者:劉雙蕓 吳白音吉日嘎拉
編輯:張璐 黃雅光
編審:趙宗杰 張革
終審:劉暢 雷建軍
總監制:肇慧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