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七月盛夏,天氣晴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桑郎鎮八合村的芒果基地里,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頭,清風拂過,空氣中彌漫著芒果的清香。
八合村是一個漢族、布依族、苗族聚居的村,地處桑郎河流域低熱河谷帶,轄9個自然寨10個村民組,有833戶3344人。這里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質肥沃,特別適宜芒果的生長。
八合村村貌。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八合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將民族凝聚力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動力。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積極探索“生態美、產業興、村民富”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緊盯芒果產業不放松,采取“村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讓“甜蜜產業”成為各族群眾增收致富的發動機。
金煌芒。
“八合村的芒果皮薄肉厚,鮮嫩汁多,香甜可口,深受粵港澳大灣區消費者的歡迎。我今天收購了20多萬斤金煌芒,發往廣東東莞,過幾天還要來收。”廣西老板譚才一邊指揮裝車,一邊笑著說。
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積極幫扶支持八合村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先后派出2名優秀的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協調各方力量解決資金133 2.2萬余元,投入基礎設施、教育和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
芒果基地。
產業要有市場才能有發展。“我積極把芒果推銷到北京一些單位食堂、工會和農貿市場,探索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的融合實踐,為各民族群眾增收致富創造條件。”中央統戰部派駐八合村第一書記謝榮謙深有感觸地說。
在村黨支部和各族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八合村芒果種植面積達4000余畝,品種有金煌芒、金鳳凰、臺農、桂七等。今年掛果面積1600畝,總產量預計2400噸,產值約有960萬元。
“我家種植有20畝金煌芒和金鳳凰,去年收入有4萬元。今年水雨足,光照好,收成應該比去年還好,估計會增收2萬元。黨的政策好,我們果農的生活就像熟透的芒果越來越甜蜜咧!”村民黃家古邊抹汗水邊開心地笑著說。
碩果累累。
產品質量決定產業的效率。八合村嚴格加強芒果種植生產管理,采取純天然種植,堅持不打農藥,以原生態的果品供應市場,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有付出就有效率,八合村芒果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榮譽稱號,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
良好的信譽獲得豐碩的回報。八合村各族群眾在村合作社的統籌安排下,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入股分紅等形式,平均每戶每年能增收6000元左右。2024年,八合村集體經濟收入28萬余元,人均年收入實現14800元。
喜獲豐收。
一個個圓潤飽滿誘人的果實,映襯著一張張甜蜜幸福的笑臉。
“我們八合村立足資源稟賦,推動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各族群眾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切磋種植技藝,推動芒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有效促進了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走出一條‘甜蜜’的特色發展之路?!卑撕洗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榮海信心滿滿地說。(文/圖 陳湘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