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至16日,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馮德慶專家團隊在南平市農科所溪口科研基地及武夷山市藍師傅熏鵝加工廠,高效地完成了閩北白鵝系統化品質測定取樣工作。
南平市農科所及福建省農科院專家團隊合照
閩北白鵝是福建省優良的地方鵝種,主產于閩北地區,具有生長性能好、耐粗飼、肉質細嫩鮮美等特點,是當地重要的特色畜禽資源和產業發展的核心。閩北翅果菊是由南平市農科所自主選育、通過國家審定的優良飼草品種,具有產量高、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等優勢,其作為綠色飼料在鵝養殖中的應用潛力備受關注。本次測定目標在于科學評估利用當地優質飼草資源—“閩北翅果菊”喂養的閩北白鵝的生理指標及肉質特性,為建立基于本土優質飼草的標準化、健康化肉鵝養殖模式提供關鍵數據支撐。
在省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研究團隊嚴格遵循操作規程,系統完成了閩北白鵝的體尺指標測定、血樣采集、屠宰分割及組織解剖取樣等全流程工作。
團隊成員在武夷山市采集閩北白鵝血樣
“此次測定涵蓋了閩北白鵝生長發育及肉品品質的多項核心指標,數據對于后續的營養學研究和品質提升至關重要。”參與指導的省農科院專家指出,“團隊成員展現了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協作精神,確保了研究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專家團隊在武夷山市進行閩北白鵝解剖取樣
本次獲取的樣本與數據將用于深入研究以閩北翅果菊為基礎日糧的閩北白鵝營養需求及肉品質形成機理。研究成果將優先應用于武夷山市錦秀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區域龍頭養殖企業,助力其優化飼養方案、提升產品質量與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持續深化合作,重點圍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審飼草品種“閩北翅果菊”在肉鵝養殖中的高效利用進行示范推廣。通過建立“科研院所+企業+基地”的生態種養結合示范基地,積極探索產業鏈協同創新模式,為閩北地區畜牧業的科技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供稿單位:南平市農科所畜牧研究室 作者:陳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