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離世。一年后的今天,人們發現他留下的不只是一個飲料帝國,更留下一地雞毛的家族紛爭和一個轟然倒塌的“神話”。
炎熱的七月,社會熱點此起彼伏。
從天水幼兒園鉛中毒事件,到大連工業大學女性丑聞,再到杭州某學校學生流鼻血、杭州某區居民自來水污染成大便水……
這些熱點事件,都不如宗慶后的身后事來得猛烈。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馥莉在香港被三位“同父異母的美籍弟妹”起訴,索賠總額高達 21億美元。
這已經不是豪門狗血電視劇的情節,而是實打實的現實家產爭奪官司。
原告聲稱:宗慶后生前曾在香港設立信托賬戶,并明確表態“這個錢是留給他們的”——該信托在2024年初的余額高達18億美元。除了在香港起訴,三人還同步在杭州法院發起訴訟,要求繼承娃哈哈集團 29.4%的股份。
這一下,全國人民集體“愣住了”,各路媒體也集體沸騰了。
宗慶后活著時,媒體曾無數次把他捧為“企業界的清流”、“人民企業家”、“節儉楷模”。
曾經有一部紀錄片,里面的解說詞鏗鏘有力地介紹:“宗慶后的午餐,就是一盒快餐。他身邊的人說老板三餐極簡,習慣了節儉出行,總是穿30元布鞋,理發10元,出差坐經濟艙,一年開銷不超5萬塊?!?/p>
更有甚者說,“他幾十年只開一輛老奔馳,車牌號77799都快成文物了”,仿佛他是這個消費主義時代里最后一位“德商模范”。
在360百科中,是這樣介紹宗慶后的:
宗慶后(1945年10月12日—2024年2月25日),男,浙江杭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二、十三、十四屆代表大會代表,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
反轉來得如此之快,浮華故事在巨額信托面前,像泡沫一樣碎了。
有人說:人死為大,家事別議。
問題是,宗慶后曾被捧上神壇,被當成“國家形象”的一部分。
他不是一個普通商人。
他是政協委員,是勞模代表,是被國家媒體長期推介的“人民企業家”,是“人民社會責任獎”個人稱號獲得者。
“再多錢也不往國外拿,全是我們國人的錢”,這句話曾被無數人奉為金句,甚至被當作愛國企業家的典范。
信托在香港,子女入外籍,資金跨境,賬戶余額驚人。這一切可能并沒有違法,甚至也不稀奇。
令人迷惑的是,那些年是誰在傳播“清貧神話”?是他的自我包裝?還是媒體公關炒作?
還是說,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甘心情愿被媒體欺騙?
媒體的浮夸,公眾的盲從。說到根本,某些媒體才是神話的第一鑄造者。
一篇篇精心編排“儉樸傳說”被制作成視頻、短片、紀錄片,像商品一樣批量輸出;到了年終盤點、企業表彰、勵志大會,宗慶后的形象就成了最便利的“道德資源”——好包裝、好傳播、好煽情。
媒體只管塑造,不管真假;公眾只圖感動,不問邏輯。
我們心甘情愿地相信一個億萬富翁一年花5萬塊,只是因為這種人設讓我們心理舒服——在這個操蛋的時代,富豪尚能節儉,權貴也能清廉,仿佛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一點公平。
現實總是毫不留情地一次次用耳光告訴我們:富人節儉,不等于你會分到蛋糕;老板穿布鞋,不代表他不在海外轉移資產;“良心企業家”四個字,可能只是公關話術而已。
吃一塹,長一智。
這一切魔幻的現實故事,只有一個啟示:長記性!
以后媒體再吹誰,我都不信!
附1:360百科中的人物評價
附2:鳳凰網財經:宗慶后還有其他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