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在美國不斷印鈔填補國債窟窿的當下,美元連續上漲,而人民幣卻一路下跌,近幾日累積貶值超過200點。
這一幕似乎似曾相識,早在1985年,美國就拉著一眾盟友把日元往上推,讓日元價值在三年內上漲了116%倍,從而引發了一場扼殺日本出口經濟的“貨幣災難”,讓日本經濟陷入了“失去的20年”。
如今雖然美國是貨幣不斷上漲的一方,但人民幣貶值也會導致進口商品價格大漲,抑制國內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難道中國也像日本一樣,被美國做局了么?我國又該如何見招拆招?
美元霸權的“新衣”
1985年9月,紐約廣場飯店內,美日英法德五國財長微笑著簽署了載入史冊的《廣場協議》,短短三年,日元對美元狂飆116%,從1:240升至1:120。
而日本出口企業哀鴻遍野,為挽救經濟,日本央行被迫將利率降至2.5%的歷史低點,東京房價隨之瘋狂膨脹。
最瘋狂時,皇居地塊估值竟超整個加州房地產總值,然而當泡沫在1991年破裂,日本GDP增速從5%驟降至0.3%,開啟了“失去的二十年”。
四十年后的今天,美元指數如脫韁野馬。
美聯儲激進加息推動美元兩年內升值18%,人民幣匯率承壓逼近7.3關口,美國貿易逆差再度膨脹,2023年對華逆差高達3820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一邊揮舞關稅大棒,一邊悄然推出被學界稱為“廣場協議2.0”的《重構全球貿易體系使用指南》,這份誕生于海湖莊園的報告,明確將“美元貶值”與“債務置換”列為解決美國貿易失衡的核心工具。
美元升值的壓力表面上來自美聯儲加息,實則根植于美國經濟的深層痼疾,36萬億國債壓得美國喘不過氣,每年光利息支出就吞噬財政收入的15%,“大而美法案”更將未來十年政府債務推高3.3萬億美元,美元信用根基已悄然松動。
如今美國故技重施,想要效仿1985年的《廣場協議》,但這次不同的是美元升值是為了契合特朗普“美國再次偉大”的政策,逼迫美元從其他市場撤出,從而吸引全球資本市場流動到美國。
今年7月,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在鏡頭前微笑解釋芯片解禁政策,聲稱:
“該策略是向中國企業出售足夠多的AI芯片,讓中國開發者沉迷美國技術棧。”
這套”組合拳”簡直就是現代版的“鴉片貿易”,英偉達H20芯片獲綠燈放行后,其市值一夜激增1618億美元,相當于吞下整個耐克公司,資本狂歡背后,是美元霸權從金融優勢向規則優勢的危險躍遷。
當美國試圖復刻廣場協議劇本時,卻忽略了一個根本事實:2025年的中國不是1985年的日本。
中國的見招拆招
如今中國消費對GDP貢獻率已達82.5%,出口依存度降至20%的歷史低點。
反觀日本泡沫時期,出口貢獻度超35%,東京證券交易所市值竟占全球45%,這種本質差異使中國面對匯率波動時,擁有日本難以企及的緩沖帶。
而在金融實力層面,中國外匯儲備3.2萬億美元筑成護城河,央行通過外匯風險準備金、逆周期因子等工具精準調控匯率。
當2022年人民幣急貶,這些工具成功遏制恐慌蔓延,而日本當年在美壓力下幾乎放棄匯率自主權,任由日元升值吞噬制造業根基。
如今我國也在為人民幣國際化開辟新戰線,中俄貿易人民幣結算比例三年內從4%飆至23%,“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幣結算網絡快速擴張。
結語
歷史從不簡單重復,1985年日本最大的失誤,在于將匯率主導權拱手讓人,而今中國央行副行長鄒瀾的聲明斬釘截鐵:
“中國不尋求通過匯率貶值獲取競爭優勢”。
這句承諾背后,是2024年人民幣波動率僅2.98%的硬實力,相比歐元12.85%、日元7%的波動幅度,人民幣已成動蕩時代的“避險貨幣”。
我國完備的產業鏈、14億人口市場、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共同構筑了人民幣的防火墻,再次印證那句話: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信息來源:
新浪財經2025.07.17《美元強勢反彈!人民幣走出“強中間價、弱即期”》
光明網2025.07.15《央行:中國不尋求通過匯率貶值獲取國際競爭優勢》
金融界2025.07.03《美國解除對華芯片軟件出口限制,A股三大指數齊漲,創業板漲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