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招發(fā)
我今年74歲,一個人住在老城區(qū)的三居室里。
這房子是我和老伴年輕時單位分的,后來房改時買下的,住了快四十年了,雖然這墻皮有些斑駁,裝修也比較陳舊,但我卻住著踏實。
我的老伴走得早,三十多年前就得病沒了,那時候兒子剛上大學,女兒還在讀高中。
家里里外外全靠我一個人撐著,白天在廠里上班,晚上回家給倆孩子做飯,那些年累是累,可看著兩個孩子讀書很努力,心里也滿是盼頭。
然而,老天對我這個家卻不太公平,老伴走了不到5年,我的兒子也出事了。剛畢業(yè)參加工作第一年的夏天,他跟著高中同學去我們這邊水庫游泳,結(jié)果就再也沒上來了。
兒子走后,我足足有半年沒怎么說話。女兒是個懂事的孩子,從那以后再沒跟我犟過嘴。
女兒讀書跟他哥一樣努力,高考考上了重本分數(shù)線,填志愿時她說想去北京,當時我很想她留在身邊,但又怕影響女兒發(fā)展,就沒攔著。
女兒剛?cè)ケ本┳x書時,就跟我約定好,畢業(yè)后就回來我們縣城工作,然后一直陪著我到老。
可孩子大了,身不由己。女兒畢業(yè)后卻留在了北京工作,然后又認識了個北京女婿,結(jié)婚生子,徹底在那邊扎下了根。
算算日子,她留在北京都二十多年了。
前幾年她還每年回來一兩趟,這兩年孫子上了中學,學業(yè)緊,她自己也還要工作,這回來的次數(shù)就越來越少。
女兒也知道我一個人過得孤單,總在電話里說,讓我把房子賣了,去北京跟她過。說我一個人在家她不放心,萬一有個好歹,連個打電話的人都沒有。
去北京?我不是沒想過。前幾年她請我去住過倆月,但他們的房子特別小,說是三居室,可就是兩居室改造的,我去了就只能跟小孫子擠在雙架床上睡。
平日里女兒女婿要上班,孫子們要上學,家里就我一個人,想出去轉(zhuǎn)轉(zhuǎn),又人生地不熟,車子也多。
那邊的飯菜我也不喜歡吃,很多人一看我是外地口音,也不愛跟我相處。
于是住到第二個月頭上,我就回家了,再也沒去過女兒家。
感覺我這縣城的老房子,還更自在,房子大,周邊消費也低,最主要的是這里的人和環(huán)境我都熟悉。
雖然這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讓我住的很自在??呻S著年紀上來后,麻煩還是會接踵而來。
前年冬天,我在浴室洗拖把時摔了一跤,整個人重重地砸在瓷磚上,后腦勺磕出個大包,左手腕也腫了,搞了半天沒爬起來。
當時躺在地上望著天花板,我心里頭那個怕啊。要是就這么昏過去,誰能發(fā)現(xiàn)?等女兒從北京趕回來,怕我都沒氣了。
后來咬著牙,一點點挪到客廳,摸起電話給對門的老李打過去,我這才得救。
女兒知道后,非說要請個住家保姆伺候我,可我說啥也不同意。
畢竟一個外人在家里晃悠,我會渾身不自在,而且請個保姆多貴啊,一個月不得五六千的。
女兒說:“為了你好,這錢不是問題!我這邊會出!”
我瞪她說:“你那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房貸車貸,還有孫子上學,哪樣不要錢?我不想拖累你,并且我這把老骨頭還硬實,不用人伺候?!?/p>
女兒拗不過我,臨走前就交代了住在附近親戚,并送了些禮物,讓他們多照看我。
我這親戚倒是熱情,隔三差五就會來敲我門,問問缺不缺啥,可總麻煩人家也不是事,叫過人家?guī)状挝揖筒缓靡馑剂恕?/p>
我想過去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但前幾年社區(qū)組織去參觀過養(yǎng)老院,那環(huán)境倒是不錯,有活動室有不少護工,還有很多老人一起生活??缮钊肓私夂螅覅s發(fā)現(xiàn)在這里生活挺壓抑的。
那些老頭老太太坐在走廊里,眼神呆呆的,沒點活力。有個老阿姨還拉著我,以為我是領(lǐng)導視察,跟我抱怨說,她兒子三個月沒來看她了,問我能不能幫她打個電話。
看到這一幕幕,我心里頭堵得慌,從那以后再沒動過去養(yǎng)老院的念頭。
今年開春,小區(qū)換了個物業(yè)經(jīng)理,姓趙,三十來歲的小伙子,挺精神的,聽說還是退伍軍人。
那天我去交物業(yè)費,看見他正跟幾個大媽聊天,說想搞點便民服務,建個群讓小區(qū)里有空閑的人來幫著照顧老人,這樣像我們這樣的獨居老人,生活就不會太難過了。
我沒往心里去,覺得他新官上任,也就是說說,討人歡心的。
沒想到過了一個禮拜,小趙就發(fā)了個通知,說他成立了個“鄰里互助群”,說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顧的,或者有空閑時間能幫忙的,都可以報名進群。
這幫忙按小時算錢,一小時十五塊。
我看著通知犯嘀咕,這能行嗎?萬一請來的人不靠譜咋辦?
正猶豫著時,對門李大姐就來勸我:“老王,你也報名去???我跟你說,我已經(jīng)報上名了,以后家里有啥事,再也不用求子女了!”
看著李大姐比我有錢的人都報名了,我也去找小趙報了名。
沒過三天,小趙就把群建起來了。群里挺熱鬧,有像李大姐這樣退休在家的,有白天不上班的寶媽,有像我一樣獨居的老人,還有不少年輕業(yè)主。
有天下午太陽很大,我不想出門,就試著在群里發(fā)了條消息說:“誰有空幫我去趟菜市場,買點排骨和冬瓜?”
沒過五分鐘,住在五號樓的小陳就回了消息:“王叔,我去接孫子放學,正好要路過菜市場,可以給您捎回來?!?/p>
然后我就加了她的好友,委托了她幫忙。
下午5點多,小陳就幫我買回了新鮮的排骨和冬瓜,還順帶幫我要了點香菜。菜一共花了28.6元,加上15元跑腿費,她讓我給給43元就行。”
我給了她五十塊,說辛苦她了,就不用找了。結(jié)果小陳非要把零錢轉(zhuǎn)給我,說群里有規(guī)矩,不能多收。
那次我體驗到了這種好處后,就開始了我這不一樣的養(yǎng)老方式。
每周三上午,我都會叫群里的小林姑娘過來打掃衛(wèi)生。
這姑娘是工廠上夜班的,白天很有空,每次來都是打掃2個小時,價錢不貴也就80元錢,這比請外面的鐘點工便宜多了,并且鄰里之間還能嘮嘮嗑。
上個月我想去醫(yī)院復查,就在群里問誰有空陪我去。住在一樓的老周立馬回應,老周比我小12歲,以前是在醫(yī)院做過保安,對醫(yī)院非常熟悉。
直接幫我掛號、排隊,找科室找醫(yī)生,我啥事都不用操心,只管跟著他走。原本我要半天去看病的,有了他只花了3個半小時。
有回下大雨,我家下水道一直冒水,怎么也制止不了,打電話叫我就在群里發(fā)了條求助消息,做裝修的小吳師傅看見就帶著工具來了,三兩下幫我疏通了,非常麻利。
原本我是想按市場價120元給他的,但他只收了我60元工錢,臨走還說:“王叔,以后有啥活隨時叫我,保證比外面便宜。”
加入這個互助群,一年多了,我感覺這日子過得比以前滋潤多了。
早上有人幫著買早點,中午不想做飯了,群里的張阿姨就會多做一份送來,一葷一素配著雜糧飯,只要十塊錢就能吃得飽飽的。
下午要是悶得慌,就約著老周去公園下棋,輸了的就請喝茶水。
有啥事就在群里發(fā)個需求,總有熱心人來幫忙。
上個月我算了算,一個月下來也就花個兩百多塊錢,比請保姆便宜多了。關(guān)鍵是心里踏實,都是街坊鄰居,知根知底,不怕被騙,也不怕被欺負。
以前總覺得,兒子沒了,女兒又遠在天邊,我這晚景肯定會活得很凄涼,無依無靠的。但有了這種新型養(yǎng)老,我感覺自己還能獨居生活個十來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