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一段“五臺山游客挑逗牛群遭踩踏”的視頻刷爆網絡。這場“牛群攻擊游客”事件,在短短24小時內上演了一個大反轉......
景區最初咬定“游客喂牛肉干挑釁牛群”,傷者吳某卻帶著腳踝腫脹、面部擦傷的照片喊冤:“我離牛群30米遠,是它們突然沖過來踩我!”隨著調查深入,一個被視頻拼接掩蓋的真相逐漸浮出了水面。
7月16日一大早,吳某帶著三只寵物狗徒步五臺山東臺野徑,百米外牛群悠閑吃草,他自覺收緊牽引繩準備繞行。
就在他們距離縮短至30米時,牛群突然集體暴起,像接到指令般向他狂奔。他本能地將狗護在身下,瞬間被牛蹄踩中頭部,左腳在翻滾中嚴重扭傷。牛群攻擊半分鐘后停下,圍著他靜止不動,仿佛剛才的狂暴從未發生。
同一時段,另一組游客的挑釁行為被鏡頭完整記錄:有人用登山杖反復戳刺牛臀,有人趁牛休息時跨坐牛背,還有人向牛群投擲牛肉干。這些畫面與吳某遇襲片段被拼接傳播,景區據此迅速定性:“因游客挑逗引發動物反擊”。
之后,反轉來得猝不及防,18日,吳某展示傷痕累累的照片澄清:“視頻里挑逗牛的根本不是我!我全程沒靠近牛群!”五臺山管委會隨即改口:“挑逗者與遇襲者的確不是同一批人”,并承認事發地屬牧民放牧區,既無監控也非游覽路線,調查陷入僵局。
五臺山的牛群看似溫順,實則暗藏危險基因,它們終年野生放養,保留著強烈領地意識,對陌生物種極其敏感。今年6月,一女孩喂食時被牛角頂傷下頜;另有游客自拍時突遭頂腿。當地導游早有警告:“別用登山杖戳牛,遠離帶崽牛群”,但這些經驗未被系統轉化為景區安全指南。
更關鍵的是,牛類對犬科動物存在天然敵意,動物行為學家指出,牛群將狗視為潛在掠食者,尤其當狗進入其“安全距離”時,極易觸發防御性攻擊。吳某的三只小狗,正是引爆牛群攻擊的隱形導火索,而這一點,在景區安全提示中只字未提。
輿論迅速分裂成兩派,事發地屬于牧民放牧區,既非正規游覽路線,又缺乏監控設備與安全警示牌,當游客因熱門徒步攻略涌入野徑時,風險便已埋下。
事件初期,“游客自作自受”的聲浪在網上廣泛傳播,網友嘲諷:“給牛喂牛肉干?這腦回路清奇!”景區聲明中“個人素質問題”的定性,更讓輿論一邊倒。
反轉曝光后,質疑矛頭直指景區,有網友質問道:
“徒步攻略全網流傳,景區卻對野徑風險裝聾作啞?”自媒體人李銳指出:“自然景區把責任全推給游客已成套路,峨眉山猴子搶包怪游客手欠,奈良鹿頂人怨投喂不當,現在連牛攻擊人都成了游客的鍋!”更多人呼吁:“野放動物區必須設隔離帶!”“徒步熱門路線怎能沒有警示牌?”
“牛比人高貴?景區穩贏!”“拼接視頻成景區護身符?先扣帽子再裝死,這波公關零成本!”
“帶狗有風險?安全指南在哪!”“早有人提醒:五臺山牛見狗就瘋!去年川西牛群都沒這么兇,明知風險卻不立警告牌?”
“罰游客5000,不如裝個攝像頭!”“網傳挑釁者要罰2000元,可野外無監控,罰單開給空氣?拿罰款裝監控夠用十年!”
當事人吳某,滯留忻州苦等澄清,喊話景區:“還我清白!”他自認唯一錯誤是低估牛群對狗的敵意,呼吁帶狗游客遠離牛群百米。
五臺山管委會從斬釘截鐵到含糊其辭:“需上報領導核實”。工作人員私下吐露,該區域本就禁徒步,但游客屢禁不止,卻未解釋為何不設圍欄或巡邏隊。
牧民群體全程隱身的關鍵角色,牛群歸屬成謎,放牧規則無人知曉,人牛爭地的矛盾被輕描淡寫化為游客素質問題。
五臺山“牛群圍攻”事件,也給大眾上了深刻的一課,自媒體熱推“小眾野徑”吸引游客涌入,景區管理卻被動滯后。管委會曾發布禁入徒步區公告,但缺乏物理阻隔和巡邏監管,公告形同虛設。
當“親近自然”變成流量密碼,風險教育卻停留在“不要亂扔垃圾”的標語層面,悲劇便成了必然。
其實,類似的沖突事件早有例子,去年青海網紅公路游客追拍野驢引發車禍、今年初長白山游客強抱幼熊拍照遭母熊追擊、麗江牧場,孩童戲耍羊駝反被踢傷……每一次“人獸沖突”背后,都是對自然法則的傲慢挑戰,當“自然體驗”淪為商業噱頭,安全防護卻停留在“立塊牌子”的敷衍層面!專家尖銳指出:“當人類把動物當拍照道具,就要準備好為無知買單。”
五臺山的牛蹄踩碎的不僅是吳某的腳踝,更是“人定勝天”的虛妄幻覺。當我們踏足山林,請記住:保持距離不是冷漠,而是對生命的敬畏,游客收起登山杖不是怯懦,而是對野性的尊重。
五臺山事件的反轉,向外界展現了部分游客對野生動物習性的無知,也映出景區風險預警機制的薄弱,更提醒我們,在自然領地與人類足跡的交界處,敬畏之心才是最好的保護繩。
下次徒步遇見山間生靈,記得保持距離,你的浪漫冒險,可能是它們眼中的生死威脅。畢竟,在自然的領地中,人類從來不是唯一的主角,懂得后退一步,才能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