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7月18日電(劉玉桃 楊艷敏)盛夏季節,走進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駱駝城灌區,直徑2米、深3米的圓形鋼桶泵池沿渠道整齊排列,一個小泵池可以滿足200畝耕地灌溉需求。“泵池內置超聲波感應測控浮球,水位高于2.5米自動停止進水,低于1.5米自動斷電關泵。過濾后的地表水可以精準滴灌至作物根部。小小泵池,結束了幾十年來使用機井大水漫灌的純井灌溉歷史。”高臺縣駱駝城水資源保護利用所所長李韜介紹說。
圖為“港灣式”泵池節水設備。(資料圖)劉玉桃 攝
駱駝城屬純井灌區,也是地下水重點管控區,一直以來,水資源儲量匱乏、超采治理難度大。加之當地所在地大部分處于文物保護區或文物控制地帶,水庫、塘壩這一類的大型水源工程受文物保護限制,沒有辦法實施。為此,當地在水源置換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和嘗試,在充分吸收民間智慧、整合優化設計以后,建成“港灣式”泵池。
李韜說,“港灣式”泵池就是沿渠道修建的“微型”調蓄水池。泵池置換地下水,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壓減地下水開采量,為超采治理探索了“新路子”。而且不占農戶耕地,化解土地資源緊張的難題,也保障了水利灌溉功能的高效發揮。
圖為檢查設備過濾后的水質。(資料圖) 劉玉桃 攝
2024年,當地新建“港灣式”泵池84座,控制灌溉面積1.6萬畝。“港灣式”泵池的水源主要來源于上游的黑河西總干渠,以及近年沿黑河西總干渠建成的山水河水庫和駱駝城調蓄池,總庫容達到了350萬立方米。泵池將這些水通過凈化過濾后,輸送至機井原有灌溉系統,達到地表水置換地下水的目的。過去澆1萬畝地要建10畝大的蓄水池,現在只需要50個泵池即可。
“家里20多畝地,往年澆水時,人都要守在跟前,現在一個電話,所里的人就把水澆了,而且水質較好,水里沒有泥沙、樹葉等,通過精準滴灌,一畝地澆一次水能省10塊錢左右,省時省力省錢。”正在玉米地里澆水的駱駝城鎮農戶張洪鈞說。
高臺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地勢平坦,光熱水土資源富集,農業基礎較好,是傳統農業大縣。同時,高臺也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年均降水量僅為112.3毫米,而年均蒸發量卻達1976毫米,農業畝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有511立方米,僅有全國平均水平的29%,灌溉需大量抽取地下水,因此地下水嚴重超采,超采區總面積452平方公里,超采治理難度極大。
圖為測控一體化閘門控制系統。(資料圖)劉玉桃 攝
高臺縣水土保持監測中心主任續德春表示,這些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臺水資源剛性需求越來越大,水資源短缺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已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為解決這個問題,當地政府深入鎮村,對節水項目建設、各類農作物實際用水量等方面進行詳細調研。
2024年,高臺縣因地制宜創新提出修建“港灣式”地表水泵池置換地下水措施,在駱駝城修建“港灣式”泵池55座,畝均單次用水量由70立方米下降到45立方米,用電量由22度下降到6度,灌溉時間由1個小時縮短為半小時,55座泵池控制灌溉的1.1萬畝耕地,2024年比2023年少用地下水180萬立方米。
“通過去年一年的試運行,我們發現港灣式泵池存在過濾系統不完善、過濾不充分等問題。為此,今年我們在每個泵池又投資2萬元,改造過濾系統,形成‘4層機械攔污珊+2套精細過濾器’組成的雙重過濾系統。”李韜說,“目前夏灌已完成3個輪次,通過實踐驗證,這套過濾系統完全滿足地表水滴管的要求。”
日前,據甘肅省水利廳最新一期通報數據顯示,高臺縣2025年第一季度地下水位變幅較去年同期上升0.25米,這是高臺縣地下水位變幅首次連續三個季度同比實現上升,表明該縣在超采區治理方面采取的措施正在逐步發揮作用。
下一步,高臺縣將聚力優配水、抓節水、保供水、防水旱,高站位謀劃實施項目、高水平系統治理超采、高標準打造智慧樣板、高效率服務“三農”發展,打造新時代全國節水型社會新標桿,為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貢獻“水力量”。(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