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軍向東北戰場派出大量美械精銳部隊。
其中有新1軍、新6軍、第13軍、第71軍、第207師等,另外第52軍為半美械軍,滇軍第60軍、第93軍也有部分美械加強。
按照美械軍的編制,軍部直屬部隊有美式105毫米榴彈炮一營,師部直屬部隊有美式75毫米山炮一營,編制數均為12門。
不過隨著作戰中的損失以及日常損耗,到了1948年初,東北的幾十萬國民黨軍還剩下多少美式火炮呢?
咱們即以裝備到師一級的美式75毫米山炮,進行下統計梳理。
到1948年初,接受“東北行轅”指揮,并在編制上配備有美式山炮營的各師分別為:
新編第1軍新30師、第50師;
新編第3軍第14師、第54師(由第13軍中劃入);
新編第5軍第43師(由第94軍中劃入)
新編第6軍新22師;
新編第7軍新38師;
第52軍第2師;
第53軍第116師、第130師;
第60軍第182師;
第71軍第87師、第88師、第91師;
整編第207師。
按照當時國民黨軍的師屬炮兵編制,一個師的裝備標準應為12門制山炮營。
不過比較特殊的有兩個,一個是新1軍的新30師有兩個山炮營,還有一個是整編第207師的炮兵團里美式山炮營有一個。
這樣的話上述14個美械/半美械師,外加整編第207師應有16個美式山炮營,按編制計應有192門美式山炮。
但這只是理論編制數字,以實有數據來說。
新30師的兩個炮兵營,各有美式75毫米山炮5門、9門;
第50師炮兵營有美式75毫米山炮8門;
第14師炮兵營有美式75毫米山炮12門;
第54師炮兵營有美式75毫米山炮2門(另補8門日式步兵炮);
第43師炮兵營有美式75毫米山炮4門;
新22師炮兵營有美式75毫米山炮3門(另補9門日式步兵炮);
新38師炮兵營有美式75毫米山炮9門;
第2師炮兵營有美式75毫米山炮7門;
第116師炮兵營全部損失,掛空番號;
第130師炮兵營有美式75毫米山炮10門;
第182師炮兵營有美式75毫米山炮8門(另補4門日式步兵炮);
第87師炮兵營全部損失,補充12門日式步兵炮;
第88師炮兵營全部損失,補充12門日式步兵炮;
第91師炮兵營有美式75毫米山炮5門;
整編第207師炮兵營山炮營有美式75毫米山炮8門。
通過以上統計可見,東北國民黨軍應有的16個美式山炮營中,只有第14師炮兵營還是滿編狀態,其余沒有一個炮營還能維持12門美式山炮的編制。
缺編的炮兵營,有些只殘余美式山炮,還有些以日式步兵炮補充之,另有個別炮兵營掛空番號,直接缺編。
以數量計,16個美式山炮營總計還剩下90門,只有滿編數的不到50%。
這其中主要是兩方面原因所致:
第一:其中有些部隊雖然是美械編制,而且的確是美式山炮營編制,也接收了美式山炮,但數量不足以滿編;
簡單來說,這些部隊一開始就沒有拿到滿編的美式山炮營。
第二:戰斗損失;
比如當時的新1軍和新6軍,這兩支部隊在開戰時肯定是滿編狀態,但是新1軍損失了17門美式山炮、新6軍損失了9門美式山炮,從新6軍中獨立出來的第207師損失4門山炮,這就造成了相關的缺額。
而從缺額不能補充可見,當時美式山炮的補充是比較困難的,即便是新1軍、新6軍的美式山炮損失后也只能是維持缺額或者以日式步兵炮補充。
東北國民黨軍后來還是將57毫米戰防炮改造為75毫米榴彈炮后,才將一些軍、師炮兵補齊。
只不過這個時候就比較晚了,到遼沈戰役東北國軍被一鍋端,那么無論是山野榴炮也就都被我軍所繳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