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1日起,歐盟擬對進入該地區的低價值電商包裹征收每件2歐元的處理費,以應對來自Shein和Temu等在線平臺銷售給歐洲消費者的海量商品。
2024年,歐盟海關處理了大約46億件在線購買的低價包裹,其中91%來自中國,數量較2023年翻了一倍。
歐盟委員會曾在今年2月表示,計劃取消價值不超過150歐元的低價貨物的免關稅待遇,但當時是說法是,該政策最早要到2028年才實施。委員會同時表示,將探索引入電商包裹處理費的可能性。
歐盟執行機構表示,該筆費用旨在補償海關人員確保包裹符合歐盟法規的工作開銷(例如玩具安全標準)。費用將由在線零售商承擔,而非消費者。
“面對46億個包裹,實際上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監管。推行監管也要花費大量成本,因此,讓阿里巴巴、Temu、Shein等企業合理分擔成本是公平的。” ——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 Bernd Lange 表示。
阿里巴巴、Shein和Temu未對媒體置評。
歐盟委員會建議:
直郵消費者的包裹:每件征收2歐元;
經由歐盟境內倉庫再轉運的包裹:每件征收0.5歐元(50歐分)。
許多歐洲零售商表示,現行的免稅政策給予Shein和Temu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在25個歐洲國家銷售品牌服飾的在線零售商Zalando表示,歡迎手續費提案,但同時呼吁盡快取消150歐元的免稅門檻。
德國零售協會副總經理 Stephan Tromp 表示:“手續費可能成為解決Temu等平臺不公平競爭的部分手段。但同時,150歐元的免稅上限也必須廢除。”
波蘭電商公司 Allegro 表示手續費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具體執行細節將至關重要。
例如,對通過歐盟倉庫轉運的包裹僅收取0.5歐元,可能有利于擁有龐大物流能力的大型全球企業,而小型企業則要承擔2歐元成本,Allegro監管事務經理Ewelina Stepnik-Godawa評論表示。
歐洲最大的快時尚零售商Zara母公司Inditex則拒絕對該提案置評。但其CEO在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支持取消免稅政策,以確保“競爭公平、統一規則”。
歐盟將在2025年8月1日正式實施針對中國寄歐盟的小包裹的全新“全包”稅費政策,具體政策細則如下:
1. 每件包裹征收固定“處理費”
直郵給消費者的包裹:征收€2/件
首先送達倉庫再配送的包裹:征收€0.50/件。
這項措施旨在應對每年約46億件低價包裹涌入歐盟、給海關帶來巨大壓力的問題頭部供應鏈管理。
2. 實施時間
整改草案于5月20日首次提出;
征稅細則目前已在歐盟各國議會及歐盟機構審議中;
包裹處理費從2025年8月1日起全面生效,即不論包裹價值多少,只要發自中國直接寄入歐盟的電商包裹,都需繳納上述固定處理費。
3. 針對中國賣家的影響
寄件商和平臺必須承擔 €2 或 €0.50 的處理費;
整體成本顯著上升,發貨流程和定價策略可能需調整。
歐盟原本計劃將相關改革納入2028年統一海關改革計劃中,但法國、希臘等成員國呼吁提前實施,法國甚至主張進一步加重費用標準以對抗“傾銷式低價競爭”。與此同時,歐洲本土零售商如Zalando和Carrefour也強烈批評現有免稅政策令Temu、SHEIN等平臺享有不公平優勢。
此次提前實施的背后還有一個重要背景:美國正式取消了800美元以下商品的“de minimis”免稅待遇。歐盟方面擔心,若不迅速行動,將在全球電商監管競爭中落于下風。
目前,歐盟海關改革相關立法仍在歐盟理事會和議會討論中,預計將在今秋完成初步立法框架,未來將逐步推行取消150歐元免稅待遇、統一數據平臺等措施。
歐盟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Bernd Lange)表示:“面對46億件包裹,我們不能再袖手旁觀。SHEIN、Temu等平臺必須為其巨量銷售活動分擔相應監管成本。”
盡管政策尚未全面落地,但歐盟此舉已向全球電商平臺釋放出明確信號:跨境低價包裹時代即將告一段落,全球電商將面臨更嚴苛的監管與成本考驗。
- THE END -
(以上內容由歐洲時報中東歐Tafart編譯,部分內容參考自ORF、奧地利《新聞報》《信使報》《奧地利報》《今日報》等,部分圖片來自新華社、APA及網絡,轉載請注明《維城》EuroNew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