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賴清德宣布8月將竄訪洪都拉斯等所謂"邦交國",并計劃"過境"美國紐約,這原本是其精心設計的政治表演,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三重圍堵。美國國務院直接給他套上"緊箍咒":過境期間只能待在酒店視頻通話,連門都不讓出。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賴清德曾高調宣傳自己接種了三針臺灣自產的高端疫苗,而這款疫苗根本不被美國和洪都拉斯承認,島內專家陳一新毒舌吐槽:"他要是出現(xiàn)在洪都拉斯總統(tǒng)就職禮上,其他賓客怕要躲瘟神一樣四散逃開!"這種窘境背后,是特朗普團隊為確保訪華行程順利而可能叫停賴清德竄訪計劃的戰(zhàn)略考量。
臺灣民意基金會7月15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對賴清德施政表現(xiàn)"不滿意"的受訪者高達44.5%,而"滿意"的比例僅為42.9%,這是他上任以來支持率首次出現(xiàn)"死亡交叉"。
面對島內"大罷免"失利的尷尬局面,賴清德試圖復制民進黨慣用的"外訪救內政"套路,用所謂"國際突破"轉移民眾視線。他準備了包括臺積電加碼在美投資、擴大采購波音民航客機等內容的"大禮包",企圖用金錢買"門票"。但這種政治投機在2025年的國際格局中已難奏效,港媒《南華早報》援引消息稱,特朗普團隊內部已開始評估是否叫停賴清德的"過境"安排。
特朗普本人更看重的是自己的訪華行程,他已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可能訪問中國",中美元首會晤成為外界關注焦點。賴清德若在此時竄美,無異于在談判桌上插入一根刺,可能直接影響到中美高層互動的安排。
從美方角度看,若為了一個"臺灣領導人"的過境,斷送與中國大陸的全面恢復進程,顯然得不償失。這種戰(zhàn)略權衡讓賴清德的"竄訪外交"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南華早報透露的"特朗普若叫停過境,等于當眾扇賴清德耳光"的分析,精準揭示了當前美臺關系的實質。
過去官方罵賴清德是"臺海威脅制造者",尚留三分余地。如今國防部發(fā)言人張曉剛直接把他釘上恥辱柱:"這就是臺獨首惡分子!"王毅外長更用八個字定調:"大勢所趨,不可逆轉。"最致命的是一處微妙修改——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刪掉了"和平統(tǒng)一"的"和平"二字。
島內統(tǒng)派教授王英津警覺到:"這傳遞的信號是:若踩紅線,武統(tǒng)隨時啟動。"人民日報直接將賴清德形容為"應被打掉的雜質",這種表述的變化標志著大陸對臺策略從威懾警告轉向實質準備。
賴清德主導的"大罷免"投票將于7月26日舉行,盡管民調顯示57%民眾反對罷免,但國民黨正全力催票。國務院臺辦發(fā)言人陳斌華在7月16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明確指出,賴清德所謂"團結十講"充斥著謊言與欺騙、敵意與挑釁,充分表明其"臺獨"本性冥頑不化。
這種定性不僅是對賴清德個人的政治審判,更是對"臺獨"分裂勢力的最后通牒。當大陸將賴清德與其他"臺獨"分子明確區(qū)隔,單獨列為"首惡"時,其個人政治命運已經(jīng)與"臺獨"事業(yè)的終結緊密綁定。
巴拉圭總統(tǒng)潘尼亞的直言揭示了賴清德"友邦"外交的脆弱本質:"只有拿到'實在好處',才有可能繼續(xù)抗拒來自大陸的吸引。"這種赤裸裸的利益交換關系,讓賴清德精心策劃的"離島突圍"變成一場注定失敗的政治賭博。
更諷刺的是,他試圖用臺積電加碼在美投資作為籌碼,卻不知這恰恰暴露了臺灣經(jīng)濟被美國綁架的殘酷現(xiàn)實。當特朗普政府對臺加征32%關稅時,所謂"美臺特殊關系"的遮羞布已被徹底撕下。
大陸方面已明確將當前臺海局勢緊張動蕩的根源歸結為"民進黨當局和賴清德頑固堅持'臺獨'立場"。當國防部發(fā)言人稱"'臺獨'首惡分子想跑是不可能的"時,這既是對賴清德個人的警告,也是對所有"臺獨"分裂勢力的震懾。
2025年的臺海局勢證明,任何試圖挑戰(zhàn)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投機,不僅無法獲得國際空間,反而會加速統(tǒng)一進程的歷史車輪。賴清德的"離島"鬧劇,終將成為"臺獨"勢力最后掙扎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