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預備式屬樁功中的無極樁,若每日堅持練習一刻鐘,日久太極內勁自會產生。
練習時,雙腳并攏自然直立,兩臂自然下垂,手心輕貼大腿兩側,雙眼平視前方。保持心境平和,全身徹底放松,以意念引導周身皮肉、骨肉分離,關節舒展。
放松過程遵循特定順序:先從上肢兩手食指梢節開始,想象指關節間縫隙逐漸拉開,從第一節至第二節,依次向上,直至腕、肘、肩關節,使每處關節都仿若通了靈氣,產生如小蟲爬行般的蠕動感。
緊接著,將意念轉向下肢,從足大趾起向上逐節拉開,直至胯關節。隨后是脊柱,從尾骶骨開始,第一節下沉,第二節上提,以此類推,拉開腰椎五節與胸椎十二節,直至大椎。
最后,雙目平視,后頂向上引領,下顎微收,使頸椎七節充分舒展,此即拳譜中 “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的境界。
完成上述步驟后,想象周身汗毛全部張開,實現內氣與外氣的流通,這便是“毛孔呼吸法”。繼而將意念集中于命門和肚臍,命門穴位于左腎右側、右腎左上角。
當意念聚焦于命門穴時,體內橫膈膜會自動上提,肚臍隨之向后收縮,仿佛貼合命門,此為 “吸”。產生肚臍貼命門的感覺后,以意念驅使命門推動肚臍,使其回到原位,此為 “呼”。
如此一吸一呼,如拉風箱般,引導氣息下行,經小腹、會陰,直達足心、足大趾,這便是“中定立如平準”。這種呼吸法在拳譜中稱為“胎息”,也叫“嬰兒息”,是太極拳的基礎呼吸法。進行三次胎息后,呼吸恢復至自然狀態。
太極拳預備式如同為鐘表上弦,胎息則似撥動鐘擺,二者配合,方能開啟后續行云流水的太極拳演練,為整套拳法的練習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網絡,轉載旨在分享,侵權聯系處理。
太極年會如期而至
連續十一屆,相約八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