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對老子的研究甚少,很慚愧地告訴大家,以前只是知道一些只言片語,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閱讀完關于老子的專著。
“陳鼓應的這版《老子今注今譯》你繞不過”這個評判不是我能給出的,請教了幾位專攻此道的同學和朋友,他們認為如果有深度喜歡老子的讀友,今天介紹的這本書值得細品。
先舉個理解翻譯的例子。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
陳鼓應先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治理國家,好像煎小魚一樣;不能常常翻動,否則就要翻得破爛不堪了。老子用煎小魚來比喻治理國家,也就是喻示著治理國家應以清靜為原則,不可攪擾百姓。凡是苛刑重稅都是擾民的政舉,為政者應深自戒惕的。”
我以前看到的理解是認為老子的意思是治大國很簡單,像烹飪小魚小蝦一樣。
如此說來,如何“烹小鮮”是理解這句話的關鍵,尤其是對“烹”的理解,陳鼓應先生解釋為“煎”,自然也就符合其論點所需要的邏輯了。
當然,老子的內容大家都有所了解,我只是舉個例子幫助各位先簡單一探這本書的注釋風格,我本人沒有能力判斷孰是孰非。
既然無力就內容為大家展現優劣的判定,我們還是把重心放在這個版本的特色介紹上吧。
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一大批帛書,其中帛書甲、乙本《老子》尤引注目。豈料二十年后,一九九三年湖北荊門郭店村戰國楚墓又出土了為數眾多的竹簡,其中竟然出現三種《老子》摘抄本。這批比馬王堆帛書早上百年的珍貴文獻,終于在一九九八年五月匯編成冊(《郭店楚墓竹簡》)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印行問世。
郭店簡文《老子》的問世,不僅打破了《老子》晚出的謬誤,也大大擴展了老學寬廣的倫理空間。
在多種通行文本中,王弼本對歷代影響最大。所以本書仍是以王本為主,參照其他各古本進行校釋,其中便包括馬王堆帛書本和郭店簡本。
本書作者陳鼓應,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長汀人。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歷任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主編《道家文化研究》學刊。著有:《悲劇哲學家尼采》、《存在主義》、《莊子哲學》、《老子注釋及評價》、《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老莊新論》、《管子四篇詮釋》、《耶穌畫像》及《周易注釋與研究》(與趙建偉合著)等。
本書不僅有關于老子的“今注今譯”,還有關于各派學說代表觀點的集中比較,也是作者用力最深之處,可謂本書一大亮點。試舉一例如下:
“一般人又以為老子思想含有陰謀詐術。這是因為將《老子》書上的一些文句割離了它的脈絡意義而產生的誤解。例如:
(1)‘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常被解釋為:表面上不做,暗地里什么都來。事實上,‘無不為’只是‘無為’的效果,即是說,順其自然便沒有一件事做不好。”
這樣的比較論述在本書中較多,關于中國古代經典一直有按需解讀無奈,坦白地說,我依舊判斷不了孰是孰非。
若是要我這個外行給建議的話,大家看這本書絕不應抱著尋求標準答案的目的,或許根本就沒有答案。
對于老子我依然是非常崇拜的,我感覺比《論語》要牛掰多了,鄙人非常折服于那“道可道,非常道”,你愛懂不懂,我絕不取悅于你的境界。
總之,借用書中一言結束本篇:“五千言的一本《老子》,充滿了不少深沉的智慧之言。借用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說的:‘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