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刷手機到眼干,突然放下屏幕盯著天花板,這日子到底圖個啥?升職加薪好像也帶不來啥長久的開心,刷到的勵志故事越看越像套路,連朋友圈里的歲月靜好,有時都覺得像精心擺拍的道具。
如果你也有過這種瞬間,其實已經摸到了虛無主義的邊。別覺得這詞兒多高深,它說白了就是一種感覺:這世界、這人生,好像沒什么自帶的意義和目的。既沒有老天爺寫好的劇本,也沒有什么非遵守不可的終極真理。
有人可能會跳起來,這不是消極嗎?其實未必。你看,以前大家覺得“人活著就得傳宗接代”“女人就該在家做飯”,這些被當成天經地義的事兒,現在有人不認同了。他們會想,憑啥呀?這種不認同的背后,就藏著點虛無主義的影子,不接受別人塞給你的意義,非要自己琢磨琢磨。
虛無主義有好幾種模樣。有的人盯著道德說事兒,覺得善惡根本沒什么絕對標準。就像有人吵架時會說“你覺得的對,在我這兒不算數”,這背后可能就藏著點道德虛無主義的想法。還有的人更直接,盯著自己的生活發呆,覺得人反正最后都得死,努力工作、攢錢買房,到最后不都成了骨灰盒里的灰?加繆寫的西西弗斯,天天推石頭上山,石頭滾下來再推,就是這種存在虛無主義的寫照,明知荒誕,還得接著過。
往遠了說,這種想法不是現在才有的。古希臘就有人琢磨,咱看到的、聽到的,真的靠譜嗎?萬一都是假的呢?這就給虛無主義埋下了種子。后來科學越來越發達,以前靠宗教解釋的事兒,現在都能用公式算出來了,可問題也來了,宗教沒了,那人生意義該找誰要?尼采喊“上帝已死”,不是說真有個神沒了,是說那些靠宗教撐著的規矩、意義,慢慢站不住腳了,大家得自己想辦法找新的。
當然,虛無主義也可能走偏。比如有人覺得啥傳統都該扔,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全是糟粕,這就成了歷史虛無主義;還有人覺得社會秩序全是瞎扯,總想把現有的一切都砸了重來,19世紀俄國就有過這樣的年輕人,結果往往是越砸越亂。
但換個角度看,它也不全是壞事兒。你想,要是沒人懷疑女人必須早點嫁人,年輕人就得按部就班買房生子,可能現在我們還被困在老套子里。它的麻煩在于,一旦覺得啥都沒意義,很容易滑向“啥都無所謂”,對自己無所謂,躺平擺爛,對別人無所謂,冷漠刻薄。
那碰到這種啥都沒勁的時刻該咋辦?其實不用急著否定自己。加繆寫西西弗斯的時候,沒說他該放棄推石頭,而是說他在推的過程里,能找到自己的意義。有人下班回家,花倆小時燉一鍋湯,湯好的時候聞著香味兒,那一刻的滿足,就是他給自己找的意義 有人周末去做志愿者,幫老人剪剪頭發,老人笑的時候,那點意義也就有了。
虛無主義照出我們對意義的依賴,也逼我們承認:哪有什么天生的意義,都是人在過日子的過程里,一點點攢出來的。你覺得加班掙錢沒意思,但給家人買禮物時的開心是真的,你覺得社交客套沒意思,但朋友失意時陪他喝頓酒的溫暖是真的。
說到底,它不是讓我們躺平的理由,而是讓我們更認真地問自己:我到底在乎啥?那些讓你愿意多花點心思、多扛一會兒的事兒,就是屬于你的意義。
你最近有沒有過這種突然迷茫的瞬間?后來是啥事兒讓你覺得“哦,還是有點意思的”?評論區聊聊,說不定你的答案,能給別人指個小方向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