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1期三川匯文化科技
文旅與廣電,看似分屬不同領域,卻因文化這一核心紐帶緊密相連。文旅以實體空間承載文化體驗,廣電以視聽傳播放大文化影響,二者的深度融合既是激活文化資源、創新旅游形態的必然路徑,也是拓展傳播邊界、增強文化感染力的關鍵之舉。那么,如何打破壁壘、實現雙向賦能,讓文化價值在傳播與體驗中充分釋放?以下便從實踐中提煉方法論,探尋二者融合共生的有效路徑。
作者| 朱嘉(三川匯文化科技主編)
編審| 時光
編輯| 半島
來源| 三川匯文化科技
文旅與廣電深度融合方法論是基于兩者核心屬性(文旅的“體驗性、空間性、文化性”與廣電的“傳播性、內容性、技術性”)的內在關聯,提煉出的具有普適性、指導性的融合邏輯與實踐框架。其核心是解決“傳播內容如何轉化為文旅吸引力”“文旅資源如何通過廣電放大價值”的雙向問題。
基于各地實踐,可從以下五個維度構建方法論體系:
一、價值共生:以“雙向賦能”為核心的融合邏輯
文旅與廣電的融合本質是“文化價值+傳播價值+體驗價值”的共生。需打破“文旅是資源、廣電是渠道”的單向思維,建立“內容共創、價值互哺”的雙向邏輯:
文旅為廣電提供“內容源頭”
將文旅資源(景區、非遺、民俗、歷史故事等)轉化為廣電內容的核心素材庫。例如,將陜西文旅IP轉化為《長安十二時辰》影視劇和線下沉浸式體驗空間產品,既豐富了廣電內容,又通過內容強化了對文旅IP的深度認知?!冻孙L2025》開啟戶外舞臺模式,從演播廳走到自然風光,觀眾與30位全年齡段的姐姐們一起走進海南陵水、云南石林、云南撫仙湖等自然景點和文化地標中。國家廣電總局發起“跟著微短劇去旅行”計劃,廣西、北京等地推出《戀戀小食光》《一夢枕星河》等微短劇,融入地方美食、非遺元素,帶動線下文旅消費。
△《長安十二時辰》
廣電為文旅賦予“傳播杠桿”
通過廣電的技術(直播、VR)、渠道(臺網端、國際傳播平臺)、IP(主持人、節目品牌)放大文旅的觸達范圍與情感共鳴。例如,央視《山水間的家》通過紀實節目形態,將鄉村文旅資源轉化為“治愈系”內容,帶動鄉村成為網紅旅游地,實現“內容傳播→情感認同→消費轉化”的閉環。安徽省提出打造《皖美視界》等文旅精品節目和品牌欄目,鼓勵各地開辦文旅專題節目,探索“綜藝+文旅”“賽事+文旅”等創新模式,展現當地秀美山川、民俗風情和人文底蘊。通過電視、網絡等平臺傳播,這些節目能夠有效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二、IP驅動:從“單點符號”到“生態化IP矩陣”的構建方法
IP是連接文旅與廣電的核心紐帶,需從“單一IP開發”升級為“IP生態運營”,實現“內容傳播—場景落地—消費衍生”的全鏈條價值釋放:
IP孵化:從“資源提煉”到“人格化塑造”
避免將文旅IP簡單等同于“景區名稱”或“歷史符號”,需通過廣電內容賦予其情感與故事。例如,云南將“大理”從“風花雪月”的抽象符號,通過《去有風的地方》電視劇塑造為“治愈系生活方式IP”,既通過劇集傳播放大IP認知,又將劇中場景(鳳陽邑村、沙溪古鎮)轉化為文旅體驗地,衍生出“有風同款民宿”“非遺扎染體驗”等消費場景。
IP運營:“內容迭代+場景延伸”雙輪驅動
廣電持續產出IP相關內容(如衍生綜藝、微短劇、直播),文旅端同步更新場景(如IP主題沉浸展、互動裝置),形成“內容催熱場景,場景反哺內容”的循環,即對熱門影視作品的取景地進行深度開發,推出影視主題旅游線路、打卡活動等,延長影視作品的旅游帶動效應。例如,河南“唐宮夜宴”IP通過春晚舞蹈(廣電內容)爆火后,河南博物院推出“唐宮夜宴XR大空間沉浸展”,洛陽隋唐洛陽城推出“唐宮夜宴”沉浸式實景演藝,廣電再跟進拍攝唐宮夜宴背后的故事紀錄片,持續強化IP熱度。北京市朝陽區將《國色芳華》劇中場景復刻至太陽宮公園,打造“城市片場”,實現了從內容到場景的產業鏈延伸。
IP跨界:打破行業邊界的“破圈”邏輯
聯動影視、游戲、電商等領域,將IP從“文旅+廣電”延伸至多元消費場景。例如,四川“三星堆”IP通過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火出圈后,與游戲《王者榮耀》合作推出“三星堆皮膚”,與文旅景區合作打造“三星堆盲盒考古體驗”,實現“內容傳播→游戲流量→文旅消費”的跨域轉化。
三、場景再造:以“沉浸感”為核心的體驗升級方法論
廣電的“視聽技術”與文旅的“空間場景”融合,需突破傳統“觀光式旅游”與“單向傳播”的局限,構建“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播”的沉浸場景:
“內容場景化”:將廣電內容轉化為文旅空間
把影視、綜藝、紀錄片中的虛擬場景轉化為線下可體驗的實體空間,讓觀眾從“看內容”變為“入內容”。例如,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拍攝地湖南平江白寺村,將節目中的“村長小屋”“任務挑戰區”保留為旅游打卡點,游客可體驗“同款任務”,并通過短視頻分享,形成二次傳播。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依托綜藝IP品牌《奔跑吧兄弟》在中國海影城打造“奔跑吧樂園”。項目占地面積1000畝,擁有17臺大型游樂設施,涵蓋場館展示、無動力設備、大視聽、AR\VR\MR大空間體驗、演藝表演等大小項目共75項。
“場景內容化”:讓文旅空間成為“活的演播廳”
利用廣電技術將文旅場景轉化為實時傳播的“內容現場”,打破“線下體驗”與“線上傳播”的割裂。例如,故宮通過“云端直播+VR導覽”(廣電技術),讓游客在線上“云游”時可同步觀看專家講解(廣電內容),線下游覽時可通過AR眼鏡觸發“歷史場景重現”(如看到虛擬的“康熙御駕”),實現“體驗即內容,內容即傳播”。廣電演播廳利用虛擬制作、實時渲染、5G+AR/XR 等技術,打破物理空間限制,將文旅場景“搬進”演播廳,實現“虛實共生”的動態呈現。
四、渠道協同:構建“全域傳播+精準觸達”的矩陣方法論
廣電的“多渠道傳播能力”(電視臺、短視頻平臺、國際傳播網)與文旅的“空間觸達能力”(景區、酒店、交通樞紐)需形成協同,實現“線上引流—線下轉化—二次傳播”的全鏈路覆蓋:
“中央+地方”廣電矩陣聯動
國家級廣電(如央視、央視頻)負責文旅品牌的“高度傳播”(如《美麗中國》系列紀錄片塑造國家文旅形象),地方廣電負責“深度落地”(如省級臺推出“本地文旅攻略”節目,市級臺聯動景區做直播)。例如,貴州“村超”通過央視新聞聯播(國家級傳播)提升全國知名度,貴州衛視同步推出《這一站,貴州(節日篇)》《“黔”進的力量》《“村超”全民星》等專題節目,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旗下“掌上黔東南”抖音號)與抖音平臺合作直播比賽現場,帶動線下觀賽游客量激增。
“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傳播
避免“重新媒體輕傳統媒體”的傾向,傳統廣電(電視、廣播)覆蓋中老年及下沉市場,新媒體(短視頻、直播、社交平臺)觸達年輕群體,形成互補。例如,安徽提出建設全省廣電新媒體矩陣,持續擴大文旅宣傳聲量,支持省級技術平臺建設,培育優秀廣電融媒體賬號和工作室。通過打造官方微信、微博、抖音號等矩陣賬號,及時發布旅游資訊、節慶活動和文化故事,與游客和網友互動,提升傳播效果。同時,運用大數據分析受眾偏好,實現精準推送,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和覆蓋面。
“境內+境外”傳播渠道聯動
借助廣電的國際傳播資源(如中國國際電視臺、海外合作媒體),將文旅IP推向全球,同時對接入境游渠道(如海外OTA平臺、國際旅行社)實現轉化。例如,廣西舉辦中國—東盟視聽周,深入實施視聽東盟國際傳播工程和中國—東盟合拍計劃,推動電視劇《大山的女兒》、紀錄片《漓江》在東盟國家譯制播出,支持中越合拍紀錄片《南溪河畔2》、中泰合拍微短劇《薩瓦迪卡—泰境奇緣》等一批中國—東盟合拍視聽產品,面向東盟和世界講好廣西故事。
五、生態共建:以“系統思維”構建融合長效機制
融合不是短期項目,而是需要政策、平臺、標準等多要素支撐的生態系統,需建立“多元主體協同、全鏈條賦能”的長效機制:
政策協同:打破部門壁壘的“一體化規劃”
通過機構整合和職能調整,打破部門壁壘,促進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浙江省將文化和旅游廳與廣電局合并為文化廣電和旅游廳,統籌推進文旅廣電融合發展,強化政策協同與資源共享,印發《“劇游浙江”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實施“四個一批”重點任務和10項具體舉措。安徽省發布《文旅與廣電深度融合雙向賦能工作指引》,圍繞打造文旅生產傳播新范式、拓展廣電服務文旅新模式、釋放融合新動力三大方向提出10項舉措。
一體平臺:數據要素重構產業價值鏈
通過整合文化旅游資源和服務信息,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和大數據平臺推動融合。例如,安徽積極探索智慧廣電新業務,加強智慧文旅服務平臺、文博數字服務平臺等建設。依托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國家文化專網和文化大數據安徽省域中心,定向傳輸公共文化服務、旅游公共服務大數據,推動安徽文化資源數字化。
產業鏈經營:共同開發新業態、新產品
廣電媒體可涉足旅游投資、運營領域,如開發旅游演藝、主題公園、文化街區等項目;旅游企業也可與廣電合作制作內容產品、開展營銷活動。這種雙向延伸有助于打造完整的文旅產業鏈,提升綜合效益。例如,上海廣播電視臺(SMG)以東方明珠電視塔、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等為載體,融入藝術創意、文化展示和旅游購物等元素,打造文旅消費標桿場景,形成廣電主導的文旅綜合體。又如,湖南電廣傳媒將旗下景區、酒店整合運營,推出特色文旅活動,實現媒體內容與旅游產品的有機結合。通過產業鏈融合,廣電和文旅企業可以共同開發新業態、新產品,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
結語
文旅與廣電的深度融合,正成為推動文化繁榮和旅游發展的新動能。從方法論上看,融合發展需要理念創新、系統推進和科技賦能;從實踐上看,各地各行業已經探索出豐富的具體措施和典型案例,取得了顯著成效。
展望未來,在數字技術和政策東風的雙重驅動下,文旅廣電融合有望開辟更加廣闊的天地,催生出更多新業態、新模式。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以文化為魂、以旅游為體、以廣電為翼的融合發展新時代正在到來。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三川匯文化科技】已運維4000多期(持續十多年,跨越4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體育、科技等領域專業優質文章8000多篇?!救▍R文化科技】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游、體育企業的重要參考和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推薦,都安排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