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伏天是一年中最熱、濕氣最重的日子,也是養生的 “關鍵期”。很多人覺得天熱就該吃冰飲、涼菜 “降溫”,結果越吃越沒精神,還總拉肚子 —— 這都是 “不忌嘴” 惹的禍。老輩人說 “伏天忌嘴好,勝過吃補藥”,想安穩過三伏,要記住 “少吃 1 樣,多喝 3 湯”:少吃寒涼食物(冰飲、涼菜等),多吃蓮藕老鴨湯、絲瓜蟶子湯、黑豆蓮子山藥烏雞湯。這 3 湯看似普通,卻能幫身體 “祛濕補陽”,伏天換著喝,少遭罪,快來看看它們的養生門道!
先說說伏天為啥要 “忌嘴”:這 1 樣(寒涼)真別多吃
伏天天氣熱,很多人抱著冰西瓜、冰奶茶不放,涼菜頓頓不離桌。但中醫說 “伏天陽氣浮于外,內里空虛”,寒涼食物會像 “冰塊” 一樣堵住脾胃,讓陽氣越來越弱 —— 表現就是:吃點涼的就拉肚子,沒胃口,手腳冰涼,甚至關節疼。
專家建議:伏天降溫別靠 “吃涼”,可以喝溫湯、扇扇子,實在想吃涼的,中午(陽氣最盛時)少量吃,別空腹吃,更別冰飲配涼菜,不然脾胃真扛不住。
多吃 3 湯:伏天喝它們,祛濕補陽,全家都舒服
第一湯:蓮藕老鴨湯 —— 滋陰潤燥的 “伏天第一湯”,喝著不燥還養陽
為啥它是伏天的 “黃金搭檔”?
鴨子是 “水中禽”,性涼卻不寒,能清熱祛濕;蓮藕 “滋陰潤燥”,伏天口干舌燥、嗓子疼的人吃它,很快就覺得清爽。兩者燉成湯,肉香混著藕香,喝著暖乎乎,卻不油膩,能把伏天的 “燥” 和 “濕” 一起帶走,還不損傷陽氣。
中醫觀點:“鴨屬水禽,能滋陰”,“藕能清熱生津”,兩者結合,適合伏天 “外熱內燥” 的人,中老年人尤其適合。
第二湯:絲瓜蟶子湯 —— 鮮掉眉的 “祛濕清補湯”,喝著輕快不乏力
為啥它是伏天的 “鮮味擔當”?
絲瓜是 “瓜類里的祛濕能手”,伏天吃它,像給身體 “開了排水閥”,水腫、渾身沉的人喝了,很快覺得輕快;蟶子是 “海里的清補王”,高蛋白低脂肪,鮮得能讓湯不用放味精,兩者結合,鮮爽不膩,還能補伏天出汗流失的鉀元素。
專家建議:伏天出汗多,蟶子的鋅和絲瓜的維生素 C 能增強免疫力,這湯比喝運動飲料健康,還更開胃。
第三湯:黑豆蓮子山藥烏雞湯 —— 補氣血的 “伏天滋補湯”,喝著暖身不上火
為啥它是伏天的 “元氣湯”?
烏雞是 “禽中珍品”,比普通雞更補氣血,卻不燥熱;黑豆 “補腎利水”,蓮子 “安神”,山藥 “健脾”,四者燉成湯,喝著暖乎乎,能補回伏天出汗流失的氣血,讓人有勁兒,還不上火。
中醫觀點:“烏雞能滋陰補血”,“山藥健脾養胃”,伏天 “氣血兩虛” 的人(比如總覺得累、臉色差)喝它,能慢慢補回來。
伏天養生不難,記住 “少吃寒涼,多喝 3 湯”—— 蓮藕老鴨湯潤燥,絲瓜蟶子湯祛濕,黑豆蓮子山藥烏雞湯補氣血。這 3 湯做法簡單,食材常見,伏天換著喝,全家都能少遭罪,安穩過三伏。
覺得有用就趕緊試試,做好了記得點贊收藏,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朋友,讓大家都知道伏天該怎么吃才舒服!
你家伏天最愛喝什么湯?有沒有獨家做法?評論區分享出來,大家一起學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