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遠紅
廣東省人民醫院營養主治醫師
負責老年病研究所內分泌科、心內科、腎內科及消化科病區的營養會診。
熟悉各類疾病的營養治療,擅長: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心血管病、腦血管意外置留鼻胃管管飼、胃造瘺術后等患者的營養治療和咨詢
門診:每周三上午
科室電話:020—83827812轉10077
文章來源:粵營養越健康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三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最盛、濕氣最重的時節,人體的陽氣也達到高峰,體表毛孔大開。從養生角度來看,就是“冬養三九,夏養三伏”,如果我們能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調理,就能養好身體,趕跑疾病!對于虛寒、陽虛、體內寒濕重的人,三伏天是個黃金調理期,我們要抓住這個黃金期進行日常養護,我們可以吃些什么食物補陽虛?吃哪些食物可以清暑熱的?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講講。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今年7月20日入伏啦!
“三伏天”總計40天
初伏(10天):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10天):7月30日-8月8日
末伏(10天):8月9日-8月18日
01
三伏是陽氣最旺的節氣,適合冬病夏治。比如陽虛的人,可以適當吃點 羊肉、黃鱔、母雞、韭菜、荔枝、龍眼 等食物;對于易上火體質的人,可以多吃點 香瓜、西瓜、梨、香蕉、蓮藕、西紅柿、柿子、甜瓜、黃瓜、柚子 等。
02
多食點 苦瓜、苦菜、蒲公英、萵筍、芹菜、蓮子、百合 等苦味食物,有清熱、解熱祛暑,消除疲勞作用。
03
多喝水,推薦多喝白開水、淡茶水,要注意少量、多次地補充水分,不能等到口渴再喝。出汗很多,體內鹽分耗散,可以適當喝淡鹽水。冷飲、冰淇淋等最好也不要吃,以免損傷脾胃。
04
夏季出汗多,鉀離子流失也就隨之增多。為了防止中暑,可以多吃些富含鉀的食物。如 大豆、紅豆、毛豆、油菜、芹菜、菠菜、海帶、山藥、萵苣、紫菜、西瓜、香蕉 等。
食療舉例
1
姜汁黃鱔飯:
材料:黃鱔150克,生姜汁10毫升,粳米250克,精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將黃鱔宰殺,去內臟,去骨,洗凈后切成片,放碟內,以生姜汁、精鹽、花生油拌勻。將淘洗干凈的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待水分減少一半后,放入黃鱔于飯上,繼續煮至飯熟即成。
功效:有補氣養血、祛濕散寒作用,尤其對脾胃虛寒、貧血的體弱的老年人、小孩。
2
清燉雞湯:
材料:老母雞500克,姜片、鹽適量。
做法:將老母雞切塊飛水,加姜片(調了順序),放入燉盅里,加適量水,隔水燉2-3小時;起鍋后放鹽。
功效:雞肉,性溫,味甘,歸脾、胃經,能溫中益氣。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很適合老年人、小孩等體弱者,在三伏天期間調補。
3
韭菜雞蛋餃子:
材料:餃子皮適量,韭菜500g,雞蛋4個,食用油、鹽適量。
做法:韭菜洗凈,瀝干水分,切成小段。雞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許食鹽,攪拌均勻備用。鍋中加入少許食用油,油熱后倒入雞蛋,邊炒邊用鏟子切碎,盛出放涼。炒碎的雞蛋倒入韭菜中,放入適量食用油和鹽,拌勻。將餡料包入餃子皮中,包好。鍋中倒入適量清水,水開后下餃子,煮熟即可盛出食用。
功效:補腎溫陽,益肝健胃。
4
酸梅陳皮飲:
材料:烏梅10克,山楂10克,甘草10克,陳皮3克,冰糖適量。
制法:將烏梅、山楂、甘草、陳皮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小火續煮30分鐘,加入冰糖,再煮5分鐘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醒脾開胃。適合汗多口渴,食欲不振之人。
5
三豆飲:
材料:黑豆,綠豆,紅豆各15-20粒。
制法:黑豆,綠豆,紅豆提前泡上幾個小時,多加水,大火熬開,小火慢熬不少于2小時,煮至豆開花,最后熬成豆沙狀即可。放溫后代茶飲。
功效:清熱生津止渴。
6
淮山蓮子石斛煲老鴨湯:
材料:凈老鴨500克,山藥250克(鮮品),蓮子30克,石斛20克,薏米30克,陳皮5克,生姜3片,蜜棗2粒。
制法:將材料洗凈后,老鴨和山藥切塊,全部材料放入煲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后轉至小火,煮約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養補虛,健脾滲濕安神。適合暑天脾虛濕困,夏夜睡眠欠佳之人。
7
冬瓜薏米玉米煲脊骨:
材料:冬瓜150克,玉米250克,胡蘿卜100克,薏米20克,脊骨500克,姜1片,鹽適量。
做法:冬瓜帶皮、玉米、胡蘿卜切塊,脊骨、薏米放入煲內,再放入姜片,加適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燉煮至脊骨熟透,調味即成,晾溫食用。
功效:有清暑利濕、健脾養胃的功效。
三伏
三伏天的飲食應清淡、多樣化,以清為補;但是最基本的還是要以平衡膳食為基礎,食物有多種多樣, 每天有12種食物,每周25種食物, 均衡搭配。適當食用姜、蔥、蒜、醋,既能殺菌防病,又能健脾開胃。
夏天食物保存不當容易腐敗,當暴飲暴食或進食不潔飲食都很容易導致各種胃腸疾病。
所以,此時的飲食當以熟食、溫食為主,盡量少吃生冷、冰鎮食物。剩菜必須密封冷藏,隔餐食物必須徹底加熱食用。
(圖片來源:中國營養學會官網)
附:
如果您需要營養相關指導,住院期間可由營養科會診,出院后可前往營養門診就診或登錄我院5G互聯網醫院進行在線問診。
掃碼登錄
廣東省人民醫院5G互聯網醫院
參考書籍:
1.中國營養學會.中國膳食指南(2022).人民衛生出版社
2.倪世美.中醫食療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3.譚興貴.中醫藥膳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4.辛寶,中醫食療五十二講,化學工業出版社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5 年 7 月 23 日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400868 名。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