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第三輪談判前夕,美方有哪些不同尋常的舉動?而對于即將到來的談判,美國又開出了什么新條件?
眼看著中美于5月份在日內瓦達成的關稅臨時協議即將到期,美國又坐不住了,和上次一樣迫不及待地尋求和中方進行談判。美國當地時間7月23日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自己將會在月底飛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并在那里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第三輪談判。
但是據他透露,和前兩輪談判比起來,雙方本輪談判涉及的范圍將會更廣。在之前的談判中,中美雙方主要談論了關稅以及出口限制等方面的問題。而貝森特表示,在這次談判中雙方可能會討論將臨時關稅的截止日期延后,也就是說美國并沒有把握也沒有計劃能夠在這次談判中徹底解決關稅問題。
而在關稅問題之外,美國還可能同中國就購買伊朗與俄羅斯石油的問題進行討論,在此之前特朗普曾經表示將會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加征100%的“二級關稅”,這與之前美國威脅取消中國留美學生的簽證一樣,都是在談判前夕人為地給自己添加更多的籌碼,好讓自己在與中國討價還價的時候更有底氣。
不僅如此,美國還把目光瞄準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制造業和出口,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也是中國敢在貿易戰中和美國叫板的底氣所在。離開了美國,中國人民的生活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而一旦離開了中國,美國民眾的生活將會徹底亂套。
而自從2009年開始,中國一直穩居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的位置,2024年我國出口規模創紀錄地突破了25萬億元,同比增長7.1%。而這還是在美西方國家不斷打壓中國,推行所謂“去風險”、“去中國化”背景下取得的成績。而在25.45萬億的出口產品中,制造業占比達到了98.9%,這一亮眼成績讓美國大為忌憚。
貝森特表示,在這次談判期間,美方將重點同中方討論如何抑制中國對制造業以及出口的“過度依賴”。在美國看來,一直以來中國都在用國家補貼來扶持出口,從而導致了所謂的“產能過?!?,讓不少商品以極低的價格流入了全球市場。
但這一問題的實質還是美國擔心中國的發展會威脅到自己在全球的霸權地位,為了能夠在談判中占據更多的優勢,美國在談判開始之前瘋狂地“秀肌肉”,除了針對俄羅斯的二級關稅之外,美國在短時間內接連宣布同日本、印尼、菲律賓等國家達成關稅協議的消息,并且特朗普還透露歐盟的代表很快就要抵達華盛頓同美國進行談判。
他們這么做的目的很明顯,就是不斷地給中國施加壓力,要知道不管是印尼、菲律賓還是之前達成協議的越南,美國都在和他們的談判中拿到了“零關稅”的承諾,也就是說在這些市場中美國的產品將會更具競爭力,中國企業在這些市場中將會遭遇挑戰。
不僅如此,美國還會強迫一些國家在協議中答應一些對中國不利的條件,比如對經越南中轉的商品加征40%的關稅,就被外媒解讀為是針對中國企業所謂“洗產地”操作的對策。美國就是想傳達一個信號,同美國簽訂協議的國家越多,中國的處境也就越艱難,想以此強壓中國低頭。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這些達成的協議中,大部分都是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的,很多國家官方并沒有同步公布協議內容,這就讓不少人猜測,特朗普如此集中且高調地宣布那么多協議,其實只是在為中美談判造勢。畢竟在2024年中美之間的貿易額已經逼近了7000億美元大關,比上述國家加起來還要多,只有能夠同中國談妥,特朗普的關稅戰才不至于一敗涂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