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林立、機械轟鳴,夏日的山東省濟南市一個個城市更新項目建設熱潮涌動。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齊魯軟件園東片區的鳳凰路壹號院項目現場,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施工;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14個水電氣熱及污水處理類市政場站開工建設,“H”型電網骨架雛形初現……
項目建設突飛猛進的背后,是濟南市在有序“留、改、拆”中重塑城市風貌、傳承泉城歷史文化底蘊、煥新升級產業、補足民生短板的創新實踐。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濟南市“一城山色”生態修復項目、舜泰廣場智慧停車項目上榜,其探索出的可持續更新模式正為全國提供可借鑒的“濟南樣本”。
為什么是濟南?答案就寫在那些重獲新生的城市空間里。
更新后的山東省濟南市舜泰廣場。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供圖
傳承城市文脈
當城市發展從“攤大餅”式的增量擴張轉入精耕細作的存量提質階段,如何創新發展模式,在既有空間里實現民生改善與產業升級,成為破解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近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聚力項目提升 開創強省會建設新局面”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30場。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城市更新方面,濟南市今年已啟動項目80個,完成年度投資160.6億元。在城中村改造方面,今年已啟動項目51個,完成年度投資144.6億元。
“濟南的城市更新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也有深層次矛盾:既有建筑存在產權不清、手續不全問題;保留建筑修繕面臨規劃方案審批主體不明、后續手續辦理流程缺失的實操困境。”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點明問題所在,濟南市這座兼具千年文脈與現代活力的省會城市,更新蝶變是必然的,也是持久的。
濟南市作為著名的“泉城”,擁有豐富的泉水資源和深厚的泉水文化底蘊。如何將泉水保護與城市更新有機結合,積極打造世界級泉水文化街區,是濟南面臨的重要課題。
對濟南名泉之一的太乙泉保護與提升,是濟南城市更新的一個縮影。去年,曾被民房占壓近半個世紀之久的太乙泉在濟南古城(明府城)城市更新修繕改造中“重見天日”,受到廣泛關注。
“在街區修繕中,我們非常重視泉水保護。”濟南古城(明府城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主體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作人員發現蓋板下是個泉,馬上向指揮部匯報,出具完整的修繕方案,隨著整個保護的推進,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太乙泉。”
2021年濟南古城(明府城)城市更新項目啟動,堅持底線思維,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不破壞老城區傳統格局和街巷肌理,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留、改、整”方式實施房屋修繕改造、市政基礎提升、歷史肌理保護、傳統風貌恢復和文旅商深度融合,項目實施推動了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帶動了片區經濟發展。
明府城附近的時尚茶生活連鎖品牌“布蘭兔的植物莊園”店長朱琳娜介紹,“店里主打產品是茶葉、茶具、茶飲,剛好與濟南泉水古城,融合到一起,店面裝修結合古城青磚古樸的歷史風貌,在原有建筑舊址上采用大櫥窗、場景化特色設計,店面如今是街區中的網紅打卡地。”
近年來,濟南市在山東省率先建立歷史建筑“一份報告、一張表單、一個平臺”保護管理模式。堅持“小規模、漸進式”的“微更新”,以古城片區、老商埠片區、上新街片區為重點,活化利用小廣寒、濟南職工劇院等一批歷史建筑,有效延續了古城風貌和城市文脈。
重塑產業空間
城市更新往往項目周期長、工程體量大、改造成本高,解決“錢從哪里來”是關鍵。今年6月,2025年度中央財政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評選結果公示。有著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等殊榮的濟南市成功入圍。
“對濟南市來講,這不僅是一筆數字上的資金支持,更是一份厚重的歷史使命和期許,它標志著濟南站在了城市能級躍升的關鍵歷史節點。”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濟南市通過開展國家開發銀行城市更新貸款試點、創新多元合作模式等,積極推動產業更新與城市功能優化有機融合,帶動地方財政、社會資本協同發力,推動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
洪樓片區位于濟南市的老城區,曾是濟南知名的商業繁華之地。這里,矗立著“百年教堂”與“百年省圖”等珍貴的歷史遺跡,但也存在建筑老化、基礎設施滯后以及商業業態的單一性等問題。
“去年,洪樓廣場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啟動后,感覺一天變一個樣。根據施工規劃,這里要建設步行街、星級酒店和寫字樓,地鐵也開通。我從小就住在這一片,希望這里越來越好。”家住洪樓片區的市民張之陽說。
“歷城區采取‘央地合作+市場化運作’的開發模式,由歷城城市發展集團與中國能建華東建投合資成立的濟南市歷城區全福河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歷城區洪樓廣場片區城市更新項目整體建設開發及商業運營推進工作。”濟南市歷城區全福河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文萍介紹,通過周邊商業項目銷售、資產運營等多元收益實現資金閉環,累計撬動530億元授信資金落地。
“目前已簽約濟南首家京東MALL超級賣場、君瀾酒店等國內外知名品牌。項目建成后將真正實現地下商街、地上商業與軌道交通零距離連通,打造站城一體、立體復合的TOD綜合商圈。”陳文萍表示,“已建和規劃中的3條軌道交通線路未來將會與項目接駁,成為濟南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城市更新類重要試點,書寫開放活力的城市社區新篇章。”
資金“活水”持續激起濟南城市更新千層浪。近年來,濟南市積累下更多產業更新與城市功能優化有機融合的先進經驗:天橋區制錦市銅元局片區、歷下區軌道交通千佛山TOD綜合開發等5個試點項目成為首批國開行支持城市更新貸款試點;天橋區百年老建筑成豐面粉廠通過精心修繕和改造,變身為集電競賽場、咖啡廳、餐廳、博物館、美學空間、潮流基地、眾創空間于一體的1922電競新媒體產業園,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文化聚集地……
加快智能煥新
午后的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舜泰體育公園,地上的體育場內,三三兩兩的人們正在散步;地下的智慧車庫無聲地吞吐著上千輛汽車。
3年前的舜泰廣場周邊車流密度大、交通擁堵、停車缺口大,而且社區運動廣場設施陳舊,缺乏商業配套和休閑游憩空間,曾一度困擾著附近居民。
2021年,借著濟南市城市有機更新的東風,舜泰廣場智慧停車項目正式啟動。2023年5月,該項目交付運營,原有體育場翻新改造,打造了一個供周邊人群共享的開放式體育公園,而且通過構建“地上運動+地下商業”的立體化功能體系,實現了空間復合利用,完善了片區功能。
“現在,停車、商業、運動三個板塊都有收益,且商業的運營情況要好于預期,預計20年內可以實現投資收益平衡。”參與舜泰廣場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主體濟南高新置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記斌介紹,舜泰廣場智慧停車場是濟南首個可單體確權的智慧立體停車場,從長遠來看,既可以將車位出售以迅速回籠資金,也可以依托停車及商業業態持續、穩定的收益及現金流進行資產證券化,不僅為開發企業沉淀了優質資產,更形成了一套可持續、可推廣復制的城市有機更新成功案例。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新增智慧停車位、升級改造智能街道等一處處智能化的更新實事,正在積極有效地回應著市民們的“急難愁盼”。
最近,濟南市天橋區工人新村北村結合老舊小區更新,新增一批智慧燈桿,兼具安防和手機充電功能。“我們設計的這個智慧多功能型燈桿,可以提供有線充電和無線充電兩種功能,主要安裝在小區的出入口和社區廣場。燈桿上還有廣播器,可以下達通知、播放音樂。此外,這個燈桿上還有一鍵呼叫功能。”天橋區工人新村北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趙鵬介紹。
目前,濟南市已建成智慧燈桿約2700套,部分裝有攝像頭,具備分析識別能力,能與防汛、公安等部門聯動,還有水浸檢測、預警信息播報等功能,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數據。
值得關注的是,6月25日,首個城市更新類大模型服務平臺在濟南市正式發布。該大模型由山東省城市更新學會、山東建筑大學和濟南市大數據局聯合打造,是集政策解讀、學術研究、實踐參考、動態追蹤于一體的城市更新領域綜合性知識服務平臺。平臺數據涉及全國24個省份。截至目前,濟南市對外發布大模型累計達55個。
“不同于普通搜索引擎,大模型深度整合了行業內專業數據,系統收錄了城市更新前沿學術論文、行業實時動態資訊、山東省城市更新現狀剖析與創新發展專項研究,還涵蓋了國家頂層政策設計、山東省本地化實踐動態,以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重點省市城市更新政策的立體匯編體系。”山東建筑大學城市更新研究中心與信息化發展與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模型中還嵌入了“城市更新三十問”經典問答內容、典型案例庫、技術標準指南與趨勢研判模塊。
如今,濟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正在“向新”拔節。
原標題:山東省濟南市:破題城市更新,何以成為“全國示范”
■來源:中國城市報記者 張永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