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期,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抵達上海,開啟為期7天的訪華行程。就在落地后的記者會上,他談及臺海問題,表示澳大利亞“不支持任何單方面行動改變臺灣現狀”。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澳大利亞在經濟上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極深。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澳雙邊貿易額飆升至2880億美元,占澳大利亞外貿總額的28%之多,中國更是連續15年穩坐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的寶座。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高達約40%,特別是鐵礦石領域,中國62.5%的進口鐵礦石來自澳大利亞,而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收入的78.6%依賴中國市場。如此緊密的經濟聯系,使得澳大利亞在涉華問題上,尤其是敏感的臺海問題,不敢輕易追隨美國采取激進立場,以免對自身經濟造成難以承受的沖擊。
從政治層面來看,澳大利亞身處美澳同盟體系之中,美國不斷在臺海問題上攪局,妄圖拉盟友下水,對澳大利亞施加諸多壓力。但澳大利亞也深知,臺海局勢一旦失控,美國是否會全力介入存在極大不確定性,且臺灣并非澳大利亞的核心利益所在。近期,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施壓澳大利亞和日本,要求明確在臺海沖突中的角色,澳大利亞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直接回應“不討論假設”,澳方態度可見一斑。澳大利亞不愿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卷入一場與自身利益關聯不大的沖突之中,這表明其在政治決策上有自身的考量,并非對美國言聽計從。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澳大利亞國內民意在對華關系及臺海問題上呈現復雜態勢。數據顯示,56%的民眾支持與中國緩和關系,72%的人反對追隨美國介入臺海戰爭;但同時,又有75%的人將中國視為未來20年的軍事威脅,沖突爆發時約40%的人支持“協防臺灣”。這種分裂的民意使得澳大利亞政府在制定涉華政策,特別是在臺海問題表態上,不得不采取謹慎、模糊的策略,試圖平衡各方訴求,避免激化國內矛盾。
與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態度相比,美國長期奉行“戰略模糊”政策,既不明確承諾“保衛臺灣”,又不斷在臺海制造緊張局勢,向“臺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澳大利亞此次表態,雖有應付美國之意,但并未像美國那般肆意干涉中國內政。澳大利亞拒絕明確配合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極端要求,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其與美國在該問題上的態度差異,也表明澳大利亞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基礎上,試圖在中美之間尋求某種平衡。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澳大利亞總理關于臺海問題的表態,本質上是在經濟利益、政治博弈和國內民意等多重因素交織下的產物。其“不改變現狀”的說法,更多是一種應對美國壓力的權宜之計,并非真正要干涉中國內政、破壞臺海和平穩定。澳大利亞若想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應摒棄模糊態度,切實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涉華核心問題上謹言慎行,以務實態度推動中澳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為地區和平穩定貢獻積極力量,而不是在大國博弈中搖擺不定,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