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新青年
有態度 有溫度 有你有我
激情火把節,最炫民族風。
當火光照亮天空,達體舞步撼動大地,西昌一年中最熾熱的夜晚如約而至。
身著節日盛裝的彝家兒女與各地游客手執火把、踏歌而行,共同跳起歡樂的達體舞,縱情的狂歡點燃不眠之夜!
夜幕降臨,隨著第一簇火焰在畢摩的手中騰空而起,萬千火把同時亮起,全場瞬間沸騰。4.8公里的長街上,88個火堆熊熊燃燒,萬人齊呼“孜莫格尼”(彝語:意為“吉祥如意”),火把狂歡序幕就此轟轟烈烈地拉開。
萬千舞動的火把將整條航天大道東延線映照得如同一條奔騰躍動的“火龍”,沿途手機閃光燈與火光交相輝映,形成“天上星河、地上銀河”的壯美奇觀。人們手持火把,圍著火堆祈福巡游。火光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傳遞著希望和祝福。
長長的火把在街道游行,舉目遠眺,黑夜流淌著一條條火光,翩若驚鴻、矯若游龍、美不勝收。耳畔,彝族特色樂曲響起,市民游客在狂歡的隊伍中,跟著彝家姑娘小伙的步伐,拉起手、圍成圈,載歌載舞、歡呼雀躍,各處焰火揮舞、鼓樂震天、聲勢浩蕩。
“左腳抬!右腳落!手跟著音樂搖起來!”火光里,彝族阿哥扯著嗓子喊。人們踏著歡快的步伐,拍手、跺腳、旋轉,每一張臉龐都洋溢著喜悅,歡歌笑語響徹云霄。
火把在篝火中熊熊燃燒,直沖云霄,紅紅的火舌映紅了一張張笑臉,把笑容里的故事都照得透亮,仿佛洗滌了所有的煩惱。此刻,天空飄起的小雨,也絲毫沒有影響游客朋友的熱情,大家打著傘、穿著雨衣,誓要把這場“水火交融”的狂歡進行到底!
火把舉得越高,快樂就越滿。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說著五湖四海的方言,臉上洋溢著同樣的笑容。“我是第一次從重慶過來的,參加火把節,感覺氣氛太好了!”“西昌的熱情和火把節的狂歡,都讓人感覺非常震撼,玩得很開心,明年還要來!”游客們深深戀上了狂歡夜,紛紛點贊火把節。
狂歡夜現場,各大媒體齊聚于此,不少外地游客和市民也是扛著“長槍短炮”,記錄一幕幕珍貴的瞬間,分享最快樂的時刻。
為了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涼山彝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涼山州17個縣市帶著精心組織的特色文化(風情)展演來到狂歡活動現場。
巡游隊伍中,既有身著傳統服飾的彝族兒女,也有展示非遺技藝的民間藝人。他們或手持樂器,演奏著悠揚的民族音樂;或現場制作手工藝品,展示著精湛的技藝;或表演著傳統的舞蹈和戲劇,成為了游客們紛紛拍照的“網紅”。
狂歡之余,逛文創品美食,一刻不閑著。狂歡夜現場驚喜藏在每個角落。彝族漆器、彝繡產品、冰箱貼、飾品等,每一件文創作品都蘊含著涼山文化的獨特韻味。具有涼山特色的美食引發舌尖狂歡,讓人垂涎欲滴。同時,17縣市的特色農特產品更是讓人目不暇接。不少市民游客在這里淘到心儀的好物,打算將涼山的記憶帶回家。
當火的盛宴達到高潮,那些在角落的身影,正默默用汗水守護著這份熾熱。公安、交警、消防、城管、環衛和志愿者全員上崗,全程守護,全力做好安全保衛、交通保暢、治安整治、環境管理、秩序維護、文明倡導等工作,讓這個火把狂歡之夜安全感滿滿。
當最后一簇火苗化作星點,航天大道東延線的歌聲在夜空里盤旋散去。這場延續千年的火把盛宴,在今晚綻放出最熾熱的民族之光。
如果你還沒有玩夠,7月19日、20日晚,在海南街道俄池格則村還有兩場原生態的火把狂歡活動在等著大家!
來源 | 西昌發布
本期編輯 | 番茄
一審一校 | 賴小小
二審二校 | 沈莉
三審三校 | 馬吉石子
微博 | @涼山共青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