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的電影戰場,永遠不缺驚喜,大鵬執導的《長安的荔枝》,在7月18日這天上映,首日票房3500萬元,力壓姜文新片《你行!你上!》,奪下票房榜第二,口碑更是一路飆升,豆瓣7.7分碾壓同期影片。
《長安的荔枝》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的電影,到底憑啥這么橫?看完票房、口碑、陣容的“三重碾壓”,只能說:大鵬這次,真的玩明白了。
先看票房硬剛,《長安的荔枝》上映首日,直接對上姜文新片《你行!你上!》,結果票房3500萬vs1800萬 ,排片占比23.8%vs12.0% ,全方位碾壓。
更絕的是,它還把上映7天的《聊齋:蘭若寺》(1204萬 )、上映22天的《F1:狂飆飛車》(726萬 )甩在身后。要知道,姜文的電影向來是“話題保證”,《你行!你上!》點映時就賺足眼球,結果正式上映被《長安的荔枝》按在地上摩擦。
口碑更是“降維打擊”,《長安的荔枝》豆瓣7.7分,《你行!你上!》豆瓣6.7分 ,差距明顯。觀眾評價里,“大唐職場圖鑒”“小人物的掙扎與堅持”“服化道還原盛唐”成了高頻詞。
對比姜文新片的“晦澀爭議”,《長安的荔枝》走的是“接地氣+共情”路線:李善德為送荔枝,在官場被甩鍋、被壓榨,最終靠智慧和堅持完成任務,這種“職場人的辛酸與逆襲”,直接戳中當代觀眾的“打工人DNA”。
馬伯庸的“歷史考據”+大鵬的“喜劇外殼”,讓影片既有“歷史厚重感”,又有“下飯爽感”,口碑想不爆都難。
陣容,更是《長安的荔枝》的“底氣”,大鵬執導+馬伯庸原著,本身就是“質量背書”。“群像戲+小人物成長”,顯然更對大眾胃口,大鵬這次,瞄準的是“全民共情”,用接地氣的故事,讓觀眾笑著流淚,哭著鼓掌。
再看排片與票房的關系。《長安的荔枝》排片占比23.8% ,票房占比26.5%。反觀《你行!你上!》排片12.0% ,票房占比13.4% ,單場票房勉強及格,全靠姜文的“招牌”撐著。
從市場趨勢看,《長安的荔枝》的爆火,呼應了觀眾對“優質歷史改編片”的渴望。近幾年,《長安十二時辰》《顯微鏡下的大明》等馬伯庸作品改編影視,都成了“口碑爆款”,證明“歷史小人物+職場權謀”的題材,有龐大的觀眾基礎。
當然,姜文的《你行!你上!》也有自己的受眾,但在“全民暑期檔”里,顯然《長安的荔枝》更懂“大眾口味”。
它不是簡單的“歷史片”,而是“職場教科書”“人性啟示錄”——李善德的掙扎,是每個打工人的縮影;他的逆襲,是每個普通人的渴望。這種“共情力”,是姜文新片欠缺的,也是《長安的荔枝》票房口碑雙爆的關鍵。
預測《長安的荔枝》會成“暑期檔一大贏家”,畢竟口碑、票房、排片都在“正向循環”,后續票房大概率“一路狂飆”。
《長安的荔枝》票房第二、口碑碾壓,靠的是共情故事、扎實口碑、精準定位、強大陣容。它證明:大鵬不僅會拍喜劇,更懂“大眾共情”;馬伯庸的IP,不僅能拍“高冷歷史劇”,也能拍成“全民爽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