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鄧先生因為反復頭昏到醫院就診,通過檢查,醫生發現,雖然鄧先生只有42歲,但他的頸動脈和腦動脈都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狹窄,正因為狹窄,導致腦動脈供血不足,從而引起異常的頭昏。
鄧先生有這樣的疑問,他告訴醫生,自己從來不喝酒也不吸煙,為什么才42歲就出現了如此嚴重的血管疾病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醫生說,問題主要出現在鄧先生的睡覺上,原來,鄧先生有長期熬夜的習慣,殊不知,恰恰是這樣一種壞習慣,很容易導致睡眠質量不足,時間長了,就會對血管造成損傷。
St-Onge MP 等學者在《Circulation》雜志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睡眠與心臟代謝健康緊密相連,睡眠不足會打亂身體正常的代謝節奏,導致血糖、血脂等代謝指標異常并引發炎癥,這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美國心臟協會(AHA)則把睡眠列為心腦血管健康的八大重要因素之—。睡眠與其他七大要素(如體重、血壓等)密切相關,且獨立影響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AHA研究表明,每晚保持7至9小時的高質量睡眠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所以,不要小看睡覺,如果睡不好,你的健康很容易出問題。
馬上停止睡這4種覺,睡得越多,血管或越堵?醫生給出明確答案。
第一,午睡時間過長
很多人晚上熬夜,睡不好,沒辦法,為了補覺,就養成了午睡的習慣,但是要告訴大家的是,午睡一定要是適當的午睡,而不是過度的午睡。
2024年,《歐洲神經病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對于高血壓患者,午睡不宜超過30分鐘,長時間午睡可能增加中風的風險。與午睡1~30分鐘相比,午睡31~60分鐘與中風風險增加27%有關,午睡超過60分鐘與中風風險增加37%有關。
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發現,每天不超過1小時的短暫午休有助于心臟健康,但午睡時間超過1小時,死亡風險增加30%,心血管患病風險增加35%。
通過這些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午睡的最佳時間,是要控制在30分鐘以內,大家一定要牢記,午睡只是一種補充,午睡屬于淺睡,決不能午睡太長,而晚上睡眠又太短,這樣無疑就是本末倒置了。
第二,長期熬夜,晚上睡眠時間太短
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就一定要去睡覺,糟糕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長期熬夜的壞習慣。
最佳的入睡時間是晚上22點-23點這個時間段,很多熬夜的人,到了零點或零點以后都不去睡,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分泌很容易變得紊亂,在應激作用下,身體里一些有害激素分泌增多,這些激素容易升高血糖和血壓,而它們對于血管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吃飽馬上就睡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吃飽馬上就睡,殊不知這樣做,對血管同樣很不利,大量進食后馬上入睡,不僅影響消化,還很容易導致血脂升高,讓血液變得更加黏稠。
飯后馬上就睡,還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時間長了,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導致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增加,而糖尿病同樣會損傷血管健康。
第四,晚上睡眠時間過長
由于熬夜的頻率越來越高,導致很多年輕人每天晚上的睡眠時間連6個小時都沒有,睡眠嚴重不足,時間長了,對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可是,也有一些老年人,他們退休了,沒事做,于是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睡覺,甚至認為,能睡就是福。
可是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睡眠,并不是如大家所想象的那樣越多越好,睡得太久,同樣不利于健康。
2021年9月3日,《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子刊 JAMA Ntework Open 上發表了一篇題為: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With All- and Major-Cause Mortality Among Adults in Japan, China, Singapore, and Korea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調查了日本、中國、新加坡和韓國的322721名成年參與者的睡眠時長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不論男女,7小時睡眠時長是與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風險和其他原因死亡風險相關的最低點。當睡眠時間少于不足7小時或超過7小時,均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睡得太久,同樣容易導致內分泌的紊亂,會讓身體里的一些激素分泌異常,這些激素容易升高血壓,誘發肥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