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四川訊 www.cnatv.com.cn/(通訊員 吳加梁)2025年的腳步匆匆、已然過半,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的文明實踐“村村行”活動避開高溫酷暑,在見縫插針的清涼天持續上新,接續來到溫江區天星村、雙流區川江村、簡陽市荷橋村、邛崍市公義村、新津區烽火村五個點位,結合鄉村文明實踐屬地特色、村民需求、環境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把文明新風送到村民家門口,助推文明實踐走深走實,讓村民有感有悟。
由成都農業技術職業學院師生志愿者組織的“板凳課堂”是針對天星村新老村民開展的文化技能培訓,深受大家歡迎,已經吸引了一批忠實學員。村民們早早就來到了天星村匠坊,一邊“溫故知新”分享上一期板凳課堂學到的新技能,一邊“磨拳接踵”等待新一期藍染、竹編DIY課堂的開始。村匠坊外展示的文明實踐“村村行”展板也吸引了他們的目光。“天星村的編藝很精致很好看喲,我看到展板上寫了雙流的川江村也在做編藝,下次我們可以一起交流一下!”編藝愛好者劉大姐熱情的說到。活動中,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特意結合天星村特色創編了金錢板節目《游天府·唱文明》,將文明風尚嵌入傳統藝術,“潤物細無聲”引導村民“話文明、說文明、講文明”。
川江村也有一大批熱愛非遺、喜歡竹編的村民,竹片在他們的巧手中翻飛片刻就被編制成了精美的手工藝品或實用小物件,這也成為了川江村鐫刻文脈、傳承文化的一大特色。活動特別邀請非遺竹編老師與川江村村民和竹編愛好者們交流分享、共同探討竹編的新花樣、新技法。村民們在活動中收獲的不只是非遺技藝的提升,更是自發自主傳遞文明的體驗和感悟。大家還積極參加圍繞“鄉村文明實踐、農村文明交通”主題的互動問答,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強化對文明交通認識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文明交通 安全出行”理念。
在荷橋村,新老黨員、村民代表匯聚在家風文化館,饒有興致的觀賞廉政題材原創獨幕劇《清風廉韻潤蜀州》,了解這部以“陸游修筑堤壩”歷史故事展現的廉潔精神,體驗穿越千年家風文脈的澎湃生命力。黨員、村民們還拿起劇本、親身演繹劇中的精彩片段,用代入感、體驗感十足的方式進一步體會永不褪色的清廉精神。“我們黨員要堅守黨性和初心,要牢記為人民服務,個人要發揮帶頭作用,也要營造好的家風、好的社會氛圍!”荷橋村黨員代表張大哥堅定的說到。
文明從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共育文明之樹。公義村注重仁孝家風的培養,也注重文明風尚的宣傳。30余名孩子坐定在位置上,聚精會神觀看現場演繹的科普類兒童劇。劇中的角色用孩子們能聽懂、易接受的趣味語言宣傳文明理念和科學常識,讓知識自然而然入腦入心。植物種植體驗中,小朋友們親手種下一盆屬于自己的植物,寓意種下一顆文明的種子。“文明是要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要尊敬老師、團結同學,不能亂丟垃圾”,小朋友用簡單稚嫩的語言描述文明,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也將持續為孩子們、村民們提供踐行和傳遞文明理念的載體,引導村民“共建共享共治”宜居宜業新時代村落氛圍。
烽火村的“七彩童夢”家園服務中心定期開展智慧課堂,為留守兒童提供暖心學習成長環境,在本次文明實踐活動中,幽默有趣的文藝表演、輕松活潑的互動問答等環節寓教于樂,在歡聲笑語中傳遞文明理念。“過馬路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垃圾分類可以分成幾類?”村民們紛紛舉手搶答,志愿者也為回答正確的村民送上一份文明伴手禮,鼓勵大家在生活中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不斷踐行文明理念,持續培育文明習慣。
據了解,文明實踐“村村行”活動將在全市17個涉農區(市)縣的二十余個鄉村點位開展,在這個火熱的夏天將文明新風吹至村民心中。結合每個鄉村不同文化底蘊、實際需求,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鄉村文明實踐活動,培育根植于心的文明種子,在鄉村土壤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助力全市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成都新篇章貢獻更大“三農”力量。
值班總編 夏都 責任編輯 嚴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