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大地遍“楓”景,中原沃土展新顏。河南法院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優化法庭布局,強化基層保障,指導各地人民法庭立足本土特色,辦好轄區案件,指導人民調解,創新服務模式,健全解紛機制,推動人民法庭建設與司法服務能力雙提升,架起了一座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共冷暖的“楓橋”,讓法治的溫暖與正義的陽光灑滿千家萬戶。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微信公眾號開設《豫法楓景——河南法院“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掠影》專欄,以法庭“微視角”詮釋法治“大情懷”,多維度展現河南法院人民法庭的為民新“楓”貌。
書寫新時代“家少審判”嶄新答卷
如何切實保障未成年人權益,筑牢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的根基?河南省博愛縣人民法院許良人民法庭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構建“預防+保護+修復”的全鏈條守護機制。通過推行家事調查員制度、心理疏導前置、判后回訪幫扶等舉措,將法治教育與溫情疏導貫穿始終,既用法律厘清責任邊界,又以司法溫度彌合親情裂痕,讓每一起案件成為呵護成長的“法治課堂”。
溫情調解促成長
“以耐心換真心,才能讓法理更入人心”,這是許良法庭多年來的調解秘訣。
“請代我感謝張庭長的用心,我知道她是考慮到保障孩子的上學問題,但我不可能放棄孩子的撫養權。”離婚后的夫妻,為了孩子的撫養權劍拔弩張,女方私自藏匿孩子,導致年僅八歲的小男孩輟學在家。許良法庭庭長張瑞明得知后,立即聯系學校、邀請家庭教育指導師和社會觀護員、委托心理咨詢師……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法官的心血。
然而,案件的推進并非一帆風順,雙方互相指責,矛盾不斷升級。張法官隨即選擇分別與雙方單獨會談,并邀請心理咨詢師一起傾聽雙方的真實需求。
“我看到孩子學滑板參加比賽的視頻,孩子笑的真開心,多點戶外活動的確能緩解不少學習壓力。”“我明白您堅持要孩子的撫養權是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但孩子上學期的期末成績很優異啊。”堅持四輪“背對背”調解后,法官終于為雙方擬定了周一到周五孩子在父親處,周六周日和寒暑假在母親處的共同撫養調解方案。案件圓滿解決后,看見孩子重返校園,大家笑得比這個小男孩還燦爛。
“撫養糾紛雖然是一些家長里短的小事,卻關乎一個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較強的倫理性、情感性,這是冰冷的證據、機械的法條無法完全解決的。”許良法庭庭長張瑞明說。許良法庭始終堅持“情感修復、柔情審判”理念,將耐心與真心貫穿調解工作始終,用耐心傾聽,用真心協商,保持親子關系的完整性,減少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創傷。
2024年至今,許良法庭調撤率達71.76%,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21份,制作并發放關愛未成年人提示377份,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722份。同時,法庭利用寒暑假等節點集中開展家庭回訪154人次,對婚姻家事案件中留守、困境兒童特別關注,采取“云探望”方式克服時空障礙,彌補親情缺失缺位。
三色治理重點攻堅
一起開在家門口的巡回法庭,庭后老人哽咽著說:“感謝法庭,讓我老了還能有個家啊。”法律條文上的“贍養義務”,此刻變得特別真實。這是許良法庭2024年以來第七次前往該鄉鎮開展巡回法庭,庭審結束后該村村干部表示,這種看得見的普法比發傳單管用。
面對轄區鄉鎮案件發生率差異,許良法庭創新提出“三色治理”模式,建立以案件類型、區域分布、風險等級為維度的三色預警體系。通過案件數據動態分析,建立“紅黃藍”標注風險等級。對涉未成年人中高發刑事案件逐案分析,與縣教育局等部門建立未成年人保護聯動機制,實施重點對象“一對一”跟蹤保護;對家事糾紛高發的鄉鎮設置家風家教宣講基地、開展“巡回審判+村規民約”雙軌治理等機制靶向施策。
統計結果顯示,該鄉鎮人口較多,贍養、撫養、婚約彩禮等類型案件總數多,屬于家事糾紛高發區域,于是許良法庭在該鄉鎮推行“巡回審判+村規民約”雙軌治理,將贍養、彩禮限額、子女撫養等納入村規民約,2024年以來,開展“巡回審判+普法課堂”、“巡回審判+法律明白人培訓”活動17次。2025年年初,該鄉鎮婚姻家事案件糾紛量同比下降23%,由原來的紅色治理區域轉為黃色治理區域。
許良法庭的“三色治理”模式,通過精準識別、靶向施策、動態管理,實現了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的轉變,讓司法溫度真正轉化為基層善治的持久動力。
一案一群促履行
“@娜娜,這個月撫養費該轉給孩子啦~”,調解員和光光在“小樂成長群”里發出消息。十分鐘后,娜娜回復:“剛發工資,馬上轉!附轉賬截圖。”群里還有小樂的心理咨詢師,每月固定時段,他們會分享孩子的考試成績、興趣班表現。這種“一案一群組”模式,讓撫養費履行從冰冷的法律條文變成有溫度的成長陪伴。
在傳統家事審判中,約30%的撫養費案件會進入執行程序,父母對抗升級常讓孩子成為“夾心餅”。
許良法庭的創新在于為每個長期履行案件建立專屬微信群,由調解員擔任“群主”,除提醒履行外,群內定期開展“親子溝通課堂”,分享教育技巧;對拒不履行者,先由群內“教育觀察員”介入疏導,而非直接強制執行。
2024年至今,240.76萬元撫養費通過微信群提示主動履行,執行案件量同比下降41%。有位父親在群里留言:“看到調解員和家庭教育指導師對孩子的關心關愛,我如果再拖欠撫養費,也太對不起孩子了。”這種柔性督促,讓法律成為守護成長的“隱形翅膀”。許良法庭用“看見民生褶皺、觸摸歲月溫度、扎根煙火人間”的司法實踐,讓冰冷的條文生長出春藤般的生命力,他們以少年之名為筆,以家庭溫情為墨,在“楓橋經驗”的底色上,書寫著新時代的“家少審判”答卷。
供稿:省法院民一庭、博愛縣法院許良法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