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時光,足以讓小城街巷煥然一新,也能見證幼苗長成大樹。在新疆呼圖壁縣人民法院大豐人民法庭(以下簡稱“大豐法庭”),庭長朱麗薩用六年的堅守與耕耘,在基層法治一線化解矛盾糾紛逾千件,守護著一方和諧。
大豐法庭地處天山北坡經濟帶,準噶爾盆地南緣,轄區面積2584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4.1萬人。法庭成立于1981年,2009年建成占地46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作為基層司法堡壘,法庭主要管轄大豐鎮、五工臺鎮、雀爾溝鎮以及呼圖壁縣工業園區輕紡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的司法事務,服務輻射人口超5萬人。
呼圖壁縣人民法院大豐人民法庭。郭貝寧攝
2020年以來,大豐法庭以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為契機,積極融入轄區社會治理,深耕基層沃土,護佑民生福祉。法庭創新性地將“萬人起訴率”納入考核體系,著力推動“無訟村居”建設,其成效獲得轄區群眾的廣泛認可。
這六年,是大豐法庭治理模式創新突破的六年。法庭探索建立了“1+3+4+N”多元糾紛治理機制。庭長朱麗薩介紹,其中“抓三級定三責”模式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一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調解前置,把工作做在訴訟之前,在前端化解矛盾。”朱麗薩自豪地說,“這讓我們基本實現了大部分糾紛不出村。”
朱麗薩庭長接受采訪。郭貝寧攝
“抓三級定三責”模式清晰構建了三級調解網絡。村級先行調解依托村委會在隊、組層面就地化解矛盾;鎮級協調聯動,鎮政府發揮行政協調優勢,推動問題解決。縣人民法院提供法律專業支撐和調解指導。對于涉及專業領域的疑難問題,法庭還開通線上通道,邀請專業人員視頻連線解答。
這一機制高效運轉的背后,是法庭工作人員持續學習、不斷豐富專業知識以應對各種挑戰的努力。
朱麗薩庭長介紹法律咨詢專家。郭貝寧攝
方法創新了,成效顯現了。數據顯示:2021年,大豐法庭收案839件,到2024年,收案量已降至335件。案件量的顯著下降,既得益于調解工作模式的創新,也離不開堅持不懈的普法宣傳。2021年至今,法庭已開展普法宣傳110余次,舉辦法制講座31場,巡回辦案326場,現場化解各類民事糾紛500起。
“這六年來,我的年齡在增長,但服務的片區(呼圖壁縣)還是這么大,群眾生活在這里。”朱麗薩庭長深情地說,“看著群眾的法律意識,就像看著孩子成長一樣。第一年懂一點,第二年又懂一點,第三年再懂一點,認知度在逐年提升。”她將轄區居民親切地比作自己的孩子,“我們法庭對待片區的群眾,就相當于在撫養自己的孩子一樣。”
呼圖壁縣人民法院大豐人民法庭墻畫。郭貝寧攝
六載光陰流轉,大豐法庭的調解模式不斷創新,調解形式日益多元。時光在變,呼圖壁縣這片土地的情誼不變,扎根于此、守護和諧安寧的大豐法庭,其初心與堅守亦從未改變。大豐法庭的實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邊疆基層的生動演繹增添了亮麗一筆。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郭貝寧)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