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真的沒有想到,在短短不到3天的時間里,美國的兩個重量級盟友接連做出了關鍵選擇,并且這兩個國家還是都是中國的鄰國。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發現,中國“又雙叒叕”拋售美債了。
7月17日,據美國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在5月份減持了9億美元的美債,并且這已經是中國連續第三個月減持美債了。
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韓國明確中立
韓國作為美國在東亞的重要盟友,近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主姿態。
7月17日,韓國總統李在明在與美國代表的會面中,首次公開談及臺海問題,明確表示無論臺海發生什么,韓國都不會卷入。
此前,美國曾多次嘗試拉攏日本、澳大利亞等盟友在臺海問題上表態支持,但收效甚微,如今韓國的明確中立立場,讓美國的計劃受到明顯挫折。
更引人注目的是,韓國正在與美國談判,尋求收回韓軍戰時指揮權,這一指揮權自朝鮮戰爭以來一直由美國掌握,是美韓軍事同盟的核心支柱。
如果韓國成功收回指揮權,將獲得更大的軍事自主性,未來若臺海局勢緊張,韓國可能要求駐韓美軍撤離本土,這將削弱美國在東亞的軍事部署。
那么,韓國為何敢于采取如此大膽的立場?
其實關鍵在于李在明國內支持率超過60%,達到上任以來的最高點。
韓國國內對美國長期干預的不滿情緒正在累積,特別是在貿易爭端和駐軍費用等問題上,民眾對美國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
于是李在明只能順應民意,推動軍事自主,這樣既鞏固了國內支持,也在外交上爭取了主動。
美國雖然對此感到不滿,但面對高人氣的韓國領導人,短期內難以施加足夠壓力。
印度轉向中俄
與此同時,印度在外交上的動作同樣出乎美國意料,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潛在伙伴,印度近年來的戰略選擇卻逐漸偏離美國軌道。
近日,俄羅斯傳來消息,中印俄三方會談取得重要進展,初步方案已經成型。
對此,中國外交部對此回應稱,這樣的會談很有必要,顯示出中印關系正在穩步改善。
印度此舉表明,它不再愿意完全追隨美國,而是選擇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合作路徑。
這種轉向對美國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同時也暴露出了其“印太戰略”在南亞地區的局限性。
美債危機加劇
在這場風暴中,中國的動作尤其顯眼,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報告顯示,中國,這個曾經的美國第二大“債主”,又一次減持了美債。
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排名已經從第二滑到第三,被日本和英國超了過去。
更有意思的是,就連英國這個美國最鐵桿的盟友,在撐了幾個月后也開始顯露出疲態,其他歐洲國家雖然也在增持,但面對美債的高風險,信心不足。
相比之下,中國選擇逐步降低美債持有量,同時推動外匯儲備多元化,不僅規避了風險,也為經濟戰略調整爭取了空間。
美國面臨的困境
韓國和印度的轉向,以及中國減持美債的持續推進,對美國構成了雙重挑戰。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正在下降,韓國中立表態和軍事自主訴求削弱了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存在,印度的戰略調整則動搖了美國“印太戰略”的根基。
而美債危機更是暴露了美國經濟的脆弱性,盟友支持力度減弱讓美國更加被動。
在此背景下,亞洲國家越來越清楚,卷入大國博弈可能損害自身利益,而合作與中立能帶來更多實際好處。
這種認知的轉變,讓美國在亞洲的傳統策略失去效力,特朗普政府如果不能認清這些變化,及時調整策略,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