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于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全體業主請注意!原物業起訴我們追討188萬欠款!"深圳泰華錦繡城小區業委會的一紙告知書,在小區的業主群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一夜之間,小區居民發現自己竟成了被告,一份高達188.8萬元的賬單懸在500多戶業主頭頂。
這起看似離奇的物業糾紛,背后隱藏著小區管理中的一個巨大盲點:當物業服務模式從"包干制"轉向"酬金制",業主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十年物業一朝撤場,天價賬單隨后而至
泰華物業自1999年起就服務錦繡城小區,可以說是小區的"老管家"。然而2024年10月,這家服務了小區二十多年的物業公司突然撤場,留下一地雞毛。
業主們本以為事情到此為止,誰知更令人震驚的還在后頭。今年6月,新成立的第七屆業委會剛接手工作,一份法院傳票就送到了面前——泰華物業以"拖欠酬金"為由,將全體業主告上法庭,索要高達188.8萬元的費用!
這筆天價賬單包括2021年4月至2024年11月期間的物業服務酬金、備用金,以及每日萬分之五的違約金和律師費。如果敗訴,平均每戶業主可能要分擔數千元。
模式切換埋下隱患,業主竟不知情?
這一切的源頭,竟要追溯到2021年那個看似平常的物業合同續簽。
據現任業委會成員林女士透露,當時小區第五屆業委會與泰華物業續簽合同時,將服務模式由"包干制"悄然變更為"酬金制",而大多數業主對此根本不知情。
"當時業主大會的議題只是續簽合同,根本沒注意到模式已經變了。"林女士無奈表示,直到2023年合同到期,業委會與物業商討續約時,對方突然提出"小區賬目虧損,需要業主補齊虧損才能續約",大家才如夢初醒。
物業費去向成謎,業委會監管缺位
酬金制與包干制有何天壤之別?為何會引發如此大的糾紛?
在包干制模式下,業主按月繳納固定物業費,物業公司自負盈虧。而酬金制完全不同——物業公司只拿固定比例(本案中為10%)作為酬金,其余90%的物業費屬于全體業主共有資金,用于小區日常開支。
"相當于業主是'掌柜',物業只是'管家'。"知名物業法律專家趙中華律師這樣比喻,"但管家需要定期向掌柜報賬,掌柜更要盯緊賬本。"
然而在錦繡城小區:
業主對賬目一無所知:物業是否定期公示收支?虧損究竟如何產生?
業委會監管嚴重缺位:合同約定每年需審核物業預算、決算,但業委會換屆亂象導致監管真空
追討過程疑點重重:物業稱多次催繳,但業委會表示"從未收到正式通知"
當記者致電泰華物業求證時,對方僅冷冷回應:"我們按事實說話,不接受采訪。"留下更大的疑問懸在空中。
酬金制頻發糾紛,全國小區敲響警鐘
錦繡城小區的遭遇并非個例。隨著近年酬金制推廣,類似糾紛在全國各地頻頻上演。據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統計,2023年涉及酬金制的法律訴訟較五年前增長近300%。
趙中華律師分析指出幾個致命陷阱:
物業的"沉默妥協":為保住項目,明知業主拖欠酬金仍繼續服務,最后秋后算賬
業委會"換屆真空":舊業委會到期、新業委會未成立,物業追債無門
業主"甩手掌柜"心態:簽了合同就萬事大吉,對公共資金不聞不問
"核心在于業委會有沒有依法履職。"趙律師強調,"業委會必須成為合格的財務監督者,這不是可選項,而是法定義務!"
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被告"?
這場188萬賬單風波給全國小區敲響了警鐘:
簽訂合同擦亮眼:續簽合同時必須逐條審查,特別是收費模式、支付方式等關鍵條款
財務透明是底線:要求物業按月公示收支明細,業委會每季度審計資金使用
業委會專業把關:換屆時做好財務交接,必要時聘請第三方審計機構
業主集體監督:不把公共資金當"別人的錢",積極參與業主大會審議預算
深圳泰華錦繡城小區的訴訟仍在進行中,無論結果如何,這188萬的賬單都買來一個慘痛教訓:當小區選擇酬金制模式時,業主們必須從"交費者"轉變為"管理者"。物業費不再是交給物業公司的"服務費",而是全體業主共有、需要共同監管的"小區金庫"。
小區的賬本,你看過嗎?物業的收支報告,你審過嗎?業委會的決議,你參與過嗎?如果答案都是"沒有",那么泰華錦繡城業主今日的困境,或許明天就會出現在你的家門口。
(本文案例來源于公開報道,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blockquote>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在看、轉發!
只有更多人關注,小區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