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多地玉米正處于關鍵生長發育階段,持續的高溫天氣對其生長造成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各地也據此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灌溉降溫是減輕高溫危害的首要措施,各地在實踐中形成了共識。陜西、山東、河北廊坊、北京等地的技術指導均強調,有灌溉條件的地區,需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5時后進行灌溉,這樣既能有效降低田間溫度,增加土壤墑情,為玉米生長創造適宜環境。以河北廊坊為例,近期因持續高溫少雨,部分玉米田出現旱情,灌溉降溫便成了緩解旱情的關鍵舉措;北京的玉米種植區,具備灌溉條件的地塊若采用滴灌、微噴等節水技術,采取小水勤灌的方式,可降低土壤和冠層溫度,增強根系和葉片活力,即便沒有灌溉條件但具備運輸能力的地塊,及時運水灌溉也能增加田間濕度,改善土壤墑情。
合理施肥能顯著增強玉米的抗逆性,各地方法雖略有不同,但核心思路一致。整體以有機肥為主,注重普施基肥、增施微量元素,玉米出苗后早施苗肥促壯稈,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則增施穗肥。山東地區在常規每畝追施15公斤尿素的基礎上,噴施磷酸二氫鉀補充鉀肥,不僅能給葉面降溫,還能增強抗逆性;河北廊坊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和鉀肥,同時配合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可提升玉米的耐高溫能力,數據顯示,噴施磷酸二氫鉀的玉米田,葉片葉綠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強,高溫下生長狀況明顯優于未噴施地塊;北京地區則借助無人機作業等方式,葉面噴施黃腐酸、多聚氨基酸、植物生長素及磷酸鈣溶液、磷酸二氫鉀溶液等,同樣增強了玉米高溫抗性。
值得注意的是,高溫還易導致玉米授粉不良,河北廊坊就出現了因高溫使玉米花粉活力下降,部分玉米授粉不良,禿尖、缺粒現象增多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可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在上午8-10點,采用拉繩法或搖株法幫助玉米花粉傳播,提高授粉成功率,減少禿尖、缺粒等現象,保障產量和品質。另外,對于高溫濕度大的田塊,打掉玉米下部葉片能改善通風條件,起到散墑降溫的目的。
編輯|李紫來審核|趙允
來源|農業科技報作者|李煜強 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