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8日,蘇州東吳官宣兩名內援加盟消息本來平平無奇,評論區卻因為一條關于中國香港球員米高的提問炸了鍋——官方直接回復,俱樂部已于7月16日終止該球員赴隊報到流程,后續依法依規處理,消息一出,網友們的點贊、回懟、對噴瞬間上線,原本一樁普通的轉會操作,硬生生變成了輿論風暴的爆點。
其實米高的名字最近很難繞開,東亞杯國足對陣中國香港那場比賽后,他在場邊疑似用“雜種罵了國足球迷,視頻和截圖傳遍網絡,球迷情緒上頭,風向瞬間轉黑,米高連發兩次社交媒體道歉,但這事就像一顆釘子,怎么拔都不干凈——你說巧不巧,這種事偏偏發生在轉會窗口,偏偏發生在國足剛剛受傷、球迷情緒微妙的當口。
蘇州東吳的操作其實挺標準,先是傳出要簽米高,結果風波一出,官方干脆利落地終止流程,表態也是“依法依規及合同約定,這話說得不軟也不硬,既保留了法律底線,也給自己留了余地,畢竟換誰都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再添一把火,俱樂部的立場很現實——球員場外言論引發爭議,哪怕你技術再好,輿論炸了,風險大于收益。
問題來了,米高到底冤不冤,有沒有被放大?回頭看視頻,現場環境混亂,他到底是不是罵了人、罵得多狠,誰都說不清,球員情緒失控的鏡頭不是第一次見,國足比賽后的“對噴更是家常便飯,但這次輿論顯然沒給他什么機會,尤其是道歉兩次還沒平息風波,這就很說明問題——在中國足球的大環境下,容錯率極低,外來球員哪怕只是“疑似辱罵,也很難翻篇。
細節值得琢磨,蘇州東吳的態度其實就是現實版的“擺爛,表面上是依法依規,實際上是怕出問題先自保,畢竟現在球迷對港澳球員的情感分歧本身就大,別說米高有爭議,就算沒爭議,稍微風吹草動都能被放大——這種情況下,和稀泥不如斬釘截鐵,哪怕后續有仲裁、違約金,俱樂部也認了,至少輿論場上不吃虧。
球迷的反應也很真實,評論區里有支持“該罰就罰的,有覺得“沒必要上綱上線的,還有人直接玩梗“雜種是誰,你說現在的網絡環境,大家都不傻,情緒上來就對噴,理性討論卻越來越難,米高兩次道歉,字字句句低頭認錯,但很多球迷還是不買賬,你要說這是“玻璃心,其實更像是長年累月被國足表現氣到的“情緒外溢,碰到點火星就炸。
這事里,最尷尬的其實還是蘇州東吳,原本想補強陣容,結果輿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后只能自斷一臂,米高也算是“背鍋俠——從球員角度講,他能力是有的,東亞杯那場也拼得很兇,但一旦人設崩塌,技術再好也沒人敢用,這就是中國聯賽的現實,名氣和口碑是雙刃劍,拿不穩就會反噬。
再說遠一點,這事其實也是中國足球輿論場的一個縮影,過去也有外援因為言行出事,俱樂部要么硬剛要么認慫,最后都沒什么好果子吃,球迷的情緒其實是被一層層積壓出來的,既有對國足表現的不滿,也有對外界評價的敏感,這種情況下,稍有風吹草動,哪怕只是“疑似辱罵,結果都不言自明。
最后總結一下,這次蘇州東吳的操作說不上高明,但也算現實,米高的報到流程終止,既是對球迷情緒的回應,也是對俱樂部風險的規避,至于米高本人,算是被輿論裹挾的“犧牲品,但這也是職業足球的一部分,誰也沒辦法獨善其身,未來類似事件肯定還會有,但這次風波的主角,終究成了網絡對噴和情緒宣泄下的“雜種爭議,誰對誰錯,已經不重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