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咸豐皇帝還沒登基那會兒,宮里有件小事兒,外人很少知道。
那天是圍獵,地點在木蘭圍場。
道光皇帝帶著幾個兒子一起去,說是練弓馬,實際上心里早有打算,要借這個機會看看幾個皇子到底誰更像個將來能撐起天下的人。
六皇子奕?那會兒年紀不大,但騎射極好,長得也精神。
圍場里一開場,他就一馬當先,箭不虛發,獵得一頭比一頭大。
大臣們看在眼里,都頻頻點頭。
可四皇子奕詝——也就是后來的咸豐,整整一場獵下來,連個兔子都沒打著。
道光看著他空手歸來,臉色有些變了,問他怎么回事。
奕詝低頭行禮,說了句話:“時值早春,鳥獸孳生,兒不忍妄傷生靈。”
那一瞬間,圍場里一片安靜。
道光愣了幾秒,忽然轉怒為喜。
輕輕地說了句:“此真帝王之言。”
這事兒后來被記在了《清史稿》里。
聽起來像是巧合。
但其實,是有準備的。
那個時候,六皇子奕?確實更出眾。
長得好,才學也扎實,說話做事都利落,是那種一眼就讓人覺得“這孩子有前途”的人。
連曾國藩都說他“極聰明”。
可就是因為太聰明了,反倒讓人擔心。
那幾年,道光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
國家的事一堆一堆的,內憂外患都來了。
大清不再是乾隆手里的那個大清了。
國庫空了,鴉片進來了,英法都在虎視眈眈。
他要選接班人,得選個能扛事兒的。
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出亂子。
六皇子聰明有余,穩重不足。
說話鋒利,做事張揚。
比如后來他當了議政王,有一次進宮奏事,說得口干舌燥,居然直接拿起皇帝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
慈禧和慈安當場臉色一變。
這事在宮里傳了好久。
而四皇子奕詝,雖然不算出挑,甚至可以說身有殘疾——小時候摔過馬,腿腳有毛病。
小時候還得過天花,臉上有麻子。
可他懂得藏拙。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怎么讓父親安心。
他的老師杜受田,是個老成穩重的人。
看得很清楚。
他曾私下跟奕詝說:“才具不如你弟弟,那就別比才具。
你比仁孝?!?/p>
于是才有了圍獵那一幕。
還有一次道光病重,召兩個兒子入宮問治國之道。
六皇子立刻說出一套治國策略,頭頭是道。
奕詝呢?跪地就哭。
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道光有點惱,說:“朕問你治國方略,你哭什么?”
奕詝抬起頭,紅著眼說:“自父皇病重以來,兒心神不寧,日夜不安,哪還有心思讀書議政?兒只愿父皇早日康健。”
道光聽完,眼圈都紅了。
那會兒宮里誰都知道,皇位的事遲早要定。
老六的優勢肉眼可見,可就因為這幾件事,天平慢慢傾向了老四。
當然了,道光不是糊涂人。
他知道奕詝的底子。
他不可能被幾句漂亮話徹底騙住。
但在那種局勢下,一個讓人放心的兒子,比一個太聰明的兒子,更重要。
咸豐登基以后,做過一些努力。
他重用了肅順、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也確實試圖改革。
可惜天不遂人愿,太平天國起義爆發,西方列強步步緊逼,整個清廷被推到了懸崖邊。
奕?后來也不是沒機會。
當年和英法議和,就是他代表清廷簽下《天津條約》。
他在洋務運動里也出過力,算是個有見識的人。
但不管從哪看,那場皇位之爭,最后贏的是那個懂得藏鋒不露、能打動老皇帝心軟的四皇子。
而六皇子奕?,從那以后,再也沒出現在儲位的名單里。
參考資料: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
何剛德,《春明夢錄》,中華書局,2006年。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岳麓書社,1998年。
趙烈文,《能靜居日記》,中華書局,1988年。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報道,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