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寶爸寶媽們!你們知道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里,社交本該是超級歡樂的事兒,就像一場超嗨的派對。但有些孩子卻被社交恐懼這只“大怪獸”盯上了,變得害怕和人打交道。我呢,作為心理咨詢師,太懂這種情況了,孩子苦惱,家長也跟著干著急。那到底咋幫孩子疏導社交恐懼呢?
先來說說營造溫暖的家庭港灣。家就好比孩子心靈的“避風港”,家庭氛圍對孩子心理成長那可是相當關鍵。在家里,爸媽得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支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接納、被寶貝著的。就比如說,孩子放學回來,興奮地跟你說學校里的一件小事,不管這事兒多小,你都得放下手里的活,認真聽,用眼神和微笑回應他,讓孩子知道他的想法和感受可重要啦。
同時呢得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說出來。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兒,可能怕被批評就不敢說。這時候,爸媽就得耐心引導,跟孩子說不管咋樣都能跟家人傾訴。要是孩子在學校被同學誤解心情不好,爸媽可以抱抱孩子,輕聲說:“寶貝,別難過,把心里的委屈都倒給爸媽,咱一起想辦法。”這樣溫暖的交流能讓孩子慢慢打開心扉,心里更有安全感。
再就是引導孩子逐步面對社交。面對社交恐懼,可不能強迫孩子一下子就沖進陌生的社交環境,得慢慢來。可以先從小范圍社交開始,比如邀請孩子一兩個好朋友來家里玩。在自己熟悉的地盤,孩子會更自在,和小伙伴互動起來也更輕松。
活動的時候,爸媽可以組織一些好玩的游戲,像猜謎語、搭積木啥的,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增進感情。等孩子在小范圍社交里適應了,再慢慢擴大社交圈,像參加社區的兒童活動、學校的課外興趣小組。每次社交活動結束,爸媽得和孩子一起回顧那些美好的瞬間,讓孩子感受社交帶來的快樂。
接著是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社交技能就像一把能打開社交大門的“神奇鑰匙”,孩子掌握了,社交的時候就更自信。爸媽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幫孩子學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比如模擬在學校向老師請教問題的場景,讓孩子練習咋禮貌地打招呼、清楚地表達問題。
得教孩子學會傾聽。傾聽在社交里可重要了,只有認真聽別人說話,才能更好地回應和交流。可以在生活里和孩子玩傾聽游戲,你說一段話,讓孩子重復,慢慢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要鼓勵孩子學會分享,孩子愿意把玩具、零食分享給別人,就能收獲更多友誼和快樂。
最后是給予正面的反饋和鼓勵。孩子在社交中每一點小進步都值得肯定和鼓勵。孩子第一次主動和陌生小朋友打招呼,或者在小組活動里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爸媽得及時給正面反饋。可以具體地描述孩子的行為,比如說:“寶貝,你今天主動和那個小朋友打招呼,做得太棒了,你的笑容特別有感染力,把對方都逗開心啦。”
這種具體的鼓勵能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哪些行為是對的、值得表揚的,自信心就更強了。就算孩子在社交里遇到挫折,像和小伙伴吵架了,爸媽也得引導孩子從挫折里學習,告訴孩子這是成長中很正常的事兒,誰都會犯錯,重要的是咋解決問題。讓孩子明白,失敗不可怕,堅持努力就能克服困難。
孩子的社交恐懼并不是啥跨不過去的坎兒。通過營造溫暖的家庭環境、引導孩子逐步面對社交、培養社交技能,再加上給予正面的反饋和鼓勵,孩子肯定能慢慢走出社交恐懼的陰影,勇敢擁抱豐富多彩的社交生活。咱當爸媽的,還有像我這樣的心理咨詢師,得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支持,陪著他們在成長路上一路向前沖!大家都行動起來,一起幫孩子打敗社交恐懼這只“大怪獸”吧!
主講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雙重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經過整合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結合青少年自身學校人際、師生、同學關系,親子關系,在校表現等綜合全方位因素針對性心理咨詢,同時給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專業性指導,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效的咨詢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