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外賣平臺——美團、京東和餓了么,近日被市場監(jiān)管總局“約談”,標志著這場瘋狂的外賣大戰(zhàn)可能告一段落。這場大戰(zhàn)分為兩個階段:前半段聚焦于外賣騎手社保和抵制“二選一”等合規(guī)問題,價格戰(zhàn)初露端倪;后半段則全面升級為價格和補貼戰(zhàn),三大平臺紛紛參與。巨額補貼引發(fā)了消費者的“薅羊毛”熱潮,全國即時零售市場日均訂單量從年初的1億單激增至上周六(7月12日)的2.5億單。高盛估算,僅一個月內,美團、京東和阿里就消耗了約250億人民幣。
阿里系的淘寶閃購(與餓了么密切合作)于7月2日宣布,將在12個月內直補消費者及商家共500億元。這一數(shù)字令人咋舌:美團全年凈利潤不足400億元,阿里年利潤約1300億元,這意味著阿里愿意犧牲巨額利潤,試圖將美團逼入虧損境地。美團核心本地商業(yè)CEO王莆中反擊稱:“我們不僅跟得起,而且用了比他們少得多的資源在跟。”他比喻道:“餓了么累計虧損超過1500億,今天阿里再投500億,這就好比打德州已經輸三把了,再買一把籌碼試一試。”
價格戰(zhàn)導致三大平臺股價集體下跌,呈現(xiàn)“三敗俱傷”局面。消費者一方面熱衷薅羊毛,另一方面批評平臺不去卷AI、搞創(chuàng)新,而是血拼傳統(tǒng)存量市場,加劇內卷。令人困惑的是,在中央三令五申反內卷的背景下,平臺為何頂風作案?國家反內卷政策已持續(xù)一年:2024年7月30日政治局會議提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綜合整治;202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再次重申。汽車行業(yè)價格戰(zhàn)已提供先例——激烈競爭引發(fā)高管口水戰(zhàn),后被官方叫停,6月多家車企承諾縮短賬期,中央第四指導組正下沉調研整治非理性競爭。
平臺敢于內卷的原因有三:第一,即時零售至關重要,威脅傳統(tǒng)電商。消費者追求“所見即所得”,美團等平臺能在幾十分鐘內送貨,刺激高頻需求,侵蝕阿里、京東的低頻業(yè)務。這場大戰(zhàn)表面是外賣爭奪,實為電商生死反擊戰(zhàn)。第二,平臺掌門人政策敏感度不足,過度聚焦業(yè)務而忽視反內卷紅線。第三,平臺處于技術突破前夜(如AI、機器人),焦慮未來,經濟調整期爭搶存量蛋糕成關鍵。
外賣行業(yè)重要性不亞于汽車業(yè):涉及食品安全和龐大就業(yè)人口。監(jiān)管不會容忍挑戰(zhàn)底線,價格戰(zhàn)可能引發(fā)食品安全問題和通縮預期。約談是必然,甚至可能派指導組或處罰違規(guī)企業(yè)。或許,平臺內心希望停戰(zhàn),但無法和解,監(jiān)管介入反成體面結局。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歸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