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馬到成功杯
烏蘭察布的火山石藝術手鏈
烏海的手工黃河泥塑
7月17日至21日
第九屆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簡稱“文博會”)
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開幕當天
記者逛了整整一個上午
有那么多好玩兒有趣
又溫暖的文創產品驚艷亮相
成為展會中的焦點
吸引著八方來客
能說話、可互動
十二盟市用文創講故事
本屆文博會盟市文化產業綜合展區里,十二盟市的文化密碼正通過一件件文創產品,以鮮活又接地氣的方式,講給每一個駐足的人聽。
“請問附近有啥好吃的?我想嘗嘗地道鄂爾多斯味!”在鄂爾多斯展區,來自陜西游客李萌對著一朵毛茸茸的紫色“花”問道。話音剛落,那朵“花”便晃了晃葉片,用清脆的聲音答:“推薦您試試豬骨頭燴酸菜,酸香開胃,離這兒不遠的美食街就有正宗老店哦!”這朵會“說話”的毛絨馬蘭花,正是鄂爾多斯展區的“人氣王”。
在呼和浩特展區,Nia麥麥文創銷售人員賣力吆喝:“請問你是要蒸燒賣還是煎燒賣?”為消費者提供了足足的情緒價值;輕觸電子屏幕,市民就能體驗一鍵式換裝,看看自己穿上蒙古袍抱著小羊是什么模樣;另一邊,市民還可以拍下按鈕,為喜歡的呼和浩特美食爆燈,選項有燒賣、羊雜碎、奶茶等等……互動感十足的設計,讓文創把城市的故事講給你聽。
通遼展區,幾位年輕人圍著一組“悅來通遼”系列文創嘖嘖稱奇,有祥云紋與現代幾何圖形交織的皮雕畫,還有刻著蒙古包輪廓的中華麥飯石茶具;烏海展區的“黃河石彩繪”互動體驗區,不僅有黃河膠泥做成的泥塑作品,還能給黃河石涂顏料做彩繪作品,旁邊的數字屏上播放著烏海湖的航拍影像,“我們展區主題是‘沙漠看海’,不光有實物文創,還想讓大家通過影像和互動,身臨其境感受烏海的獨特。”烏海市展區負責人說。
邊參觀、邊體驗
沉浸式領略非遺文創之美
誰說傳統文化遙不可及?文創產品正以其獨特的魔力,將深邃的傳統元素融入現代生活美學,讓年輕人也愛上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
在文博會現場,這種“活態傳承”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包頭展區,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指導市民做掐絲琺瑯;鄂爾多斯展區,小朋友們學習制作艾草香片;通遼展區,兩位非遺傳承人凝神屏息,用刻刀描摹出精美的扎魯特版畫,獲得游客的聲聲贊賞……
除了體驗、嘗試,大眾更是用一張張訂單表達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今天開展第一天,我們就接到了不少訂單!”通遼參展商其樂木格一邊展示著精美的版畫作品,一邊興奮地告訴記者:“看到這么多人喜歡,尤其是年輕人也來嘗試、購買,真的特別欣慰!”
有熱愛、有溫度
約200件殘疾人文創精品亮相文博會
走進內蒙古殘疾人文創產品展區,一只憨態可掬的、正“臥”在草編墊上羊毛氈小羊吸引到了記者的注意,“這是阿乳恩公司的殘疾人師傅們做的,光這只羊的絨毛,就得用細針戳上大半天。”內蒙古阿乳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我們公司20個人里,有14個是殘疾人兄弟姐妹。這些都是大家一點點琢磨出來的,每一件都帶著自己的心思。”
轉身來到另一個展臺,幾個色彩鮮亮的編織娃娃引得小朋友們挪不開眼。“他們大多是心智障礙青年,剛開始連鉤針都不會用,現在能做出這么生動的造型,背后下了多少功夫可想而知。”內蒙古橙藍助殘商貿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艷娟介紹,“我們這兒有55位殘疾人靈活就業,現在靠手藝能掙錢,他們臉上的笑容都多了。”
記者了解到,內蒙古殘疾人文創產品展區集中展示來自全區殘疾人就業創業機構約200件精美作品,包含皮雕擺件、宋錦飾品、掐絲琺瑯作品、面塑、孔雀羽毛飾品等民族手工藝品,還有一些烘焙食品,市民楊女士在參觀過后購買了面包和小點心,她說:“殘疾人能做出這么精美的點心真是特別不容易,買到他們制作食品我也很高興,社會要更加關愛他們,支持他們。”
來源:青橙融媒
編輯:呼和浩特市婦聯新媒體中心
聲明:原創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和音視頻均來源于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聯系我們刪除或支付稿費。
戳在看的你,一直都那么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