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fā)布六大平臺
凡發(fā)表于大河文學(xué)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fā)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wǎng)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fā)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xué)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zhuǎn)載原創(chuàng)文章的可申請授權(quán)(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xué)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民間諺語,“夏至狗,無處走”。是說夏至這天,氣溫太高,狗都無處可走吧!夏至恰逢周末,我和林準(zhǔn)備到太行山森林步道休閑避暑去。
山林的步道上,積年的落葉受前日的雨水浸泡,濕潤而柔軟,一腳踏上,如溫厚無聲的擁抱,將人輕輕托起。每一步都像是踏入一個古老而生機勃勃的夢境。葉隙篩下的光斑在臂膀上跳躍。林間的聲響無處不在,蟲的低吟,鳥的清唱,高高低低,織成一張無形的、巨大的網(wǎng),將我們溫柔地籠罩其中。微風(fēng)過處,枝葉輕搖,光影流轉(zhuǎn),一切都在低語,在呼吸。
我看到黃底黑點的蝴蝶在草尖上翩翩起舞,草葉上的露珠還沒落下,露珠隨著蝴蝶的舞蹈微微顫動。草葉邊緣,一滴露珠懸而未墜,剔透晶瑩,映照出整個搖曳的綠意世界。它顫動著,仿佛在為這無聲的舞蹈屏息喝彩。我的心被這微光點亮,腳步也輕盈欲飛,忍不住在這無邊的綠幕下,隨那無形的韻律,悄然旋舞。
林陶醉于這滿山的綠意中。他指著櫟樹、楊樹、椿樹……,驚嘆每一株樹都以沉默的倔強刺向蒼穹。懸崖邊緣,老櫟的根爪深嵌巖隙,虬枝如鐵,直面深谷的狂風(fēng),有著“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的傲骨。目光所及,皆是生命的詩篇:被風(fēng)摧折卻歪斜著向上生長的堅韌;石縫中掙扎而出,終成參天奇跡的頑強;古藤如巨蟒纏繞樹木,樹身雖枯槁如柴,骨架卻依舊傲然挺立的尊嚴(yán);更有同根連理,并肩扶持,宛若孿生兄弟般共同迎接風(fēng)雨陽光的共生……還有那漆樹,奉獻(xiàn)的傷口刻成巨大的“V”字,如同大地?zé)o聲的勛章。“倘若能化身為樹,立于這太行之顛或幽谷崖畔,沐日月光華,歷雷霆風(fēng)暴,看云卷云舒,聽四時輪轉(zhuǎn),該是怎樣的壯闊與深沉?”林感慨道。
思緒如藤蔓蔓延:做一棵樹,固守一方天地,承接風(fēng)霜雨露;做一株草呢?春萌秋萎,歲歲枯榮,看遍寒暑更迭。樹有凌云之志,草有柔韌之心;樹蔭庇大地,草綠染天涯。何須比較?各自依循本心,活出生命的飽滿姿態(tài),便是對天地最大的禮贊。“各美其美”,這山野的智慧,無聲無息間便滲透了心靈。
時光在山色光影中悄然流淌。林的聲音低沉而安寧:“來,深深呼吸。”于是閉目凝神。山林的氣息,清冽如泉,混合著泥土的芬芳、腐葉的醇厚、草木汁液的鮮甜,絲絲縷縷,被深深吸入肺腑。它下沉,沉入丹田,仿佛喚醒沉睡的土地;又似一股清泉,自尾閭沿著脊柱的河流汩汩上行,直至百會,醍醐灌頂。復(fù)又緩緩自唇齒間呼出,仿佛卸下所有塵勞積垢。幾個吐納往復(fù),再睜眼時,天地澄澈如洗,目力所及分外清明,身體輕盈通透,仿佛與這山林之氣融為一體。山林果真是最神奇的療愈之所,以它的博大與生機,撫平每一絲褶皺。
就在這身心澄澈的剎那,群山萬壑間似有浩渺的回響,非是具體言語,而是某種宏大而安寧的意念,如風(fēng)般拂過心田:“孩子,莫要執(zhí)著那虛幻的終點。生命的意義,不在遠(yuǎn)方的峰頂,而在這每一步的蜿蜒里。看那落葉鋪就的軟毯,聽那無名生靈的合唱,觸那草尖露珠的微顫,感那古樹無聲的堅韌……答案,就在你俯拾皆是的此刻,在你腳下延伸的、獨一無二的路徑之中。走下去,便是全部的意義。”
作者簡介
盧新芳,七零后,文學(xué)愛好者,喜清靜獨處,常以書為伴,愿閱讀能夠遇見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